第14章 败露的凶兆(第7/9页)

“可是,他无论去哪儿不都带上你吗?到日本去时你也随行了。”

“那是因为他这些年性欲衰减,也可能是彻底投身于自己的事业的缘故。他觉得要混迹社会,在形式上如果没有个妻子伴随着不够体面,所以才带上了我。其实,换掉我谁都可以充当,只要身着无愧于萨森夫人称号的衣装就行。”

“事业再宏达,没有个继承人总不踏实吧。”

“他认为事业是可能性的象征。一生中,能把自己的事业拓展到什么程度是对可能性的一种挑战,他所满足的仅仅是这一点。在我美好的风韵年华的汁液被他吸干之后,却落得个‘羁绊男人的绳索’的名声,想想怎不让人寒心。因此,我何不也尝试一下女人的可能性呢。”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你的伙伴。”

“所以说,我也会做你的伙伴。唉,别提这些悔气事了,快把礼物送给我吧。原先的补给已经耗尽,浑身都干枯啦!”

琳达双眼含情脉脉,欲火中烧了。

5

龙栖塘凶杀弃尸案的侦破工作搁浅了。被害人的身份依然一无所知。警方只好使出最后一着,委托科学警察研究所根据死者头骨形状,用粘土、塑料等进行面部造型,再把复原像拍成照片发送全国。印有女尸面部复原照的缉查海报在全国各地的警察署、派出所、街头告示栏、车站、影剧院、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广为张贴。

这一招立即引起了反响。某中年妇女一遍又一遍地看了张贴在目黑区自由丘碑文谷警察署下属的车站派出所的布告后,神色慌张地向警察报告:“我说,你们外面的那张招认海报,那人特像我的一个熟人。”

值班的年轻警官顿时紧张起来,详细听取了她的报告。一般来说,海报上的照片不是要案的嫌疑人,就是身份不明的凶杀案被害者。

“此人很像我原来的一位同事。”

“叫什么名字?你本人的姓名和地址?在哪儿工作?”

年轻警官兴奋得连发数问。这位中年妇女姓手冢,现在千代田区九段北的新东京饭店工作,她称这张照片酷似一个老同事,即在同一饭店工作过的三泽佐枝子。

“那么,这位三泽佐枝子现在哪儿工作?”

惨遭杀害、又被沉溺于神奈川县边缘处某池塘的女尸身份终于初现端倪,警官开始紧张了。

“不清楚,她后来辞职了。”

“辞职了?知道她住在哪儿吗?”

“她与我只是在一起工作过,平时的交往不多。你可以到饭店人事科去问问,也许他们留有记录。”

“手冢提供的线索仅此而已。不过,就这些已经足以打破僵局。这一情报通过碑文谷署迅速传到专案组。旋即,侦查员直奔新东京饭店。”

新东京饭店兴建于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之际,是拥有200间客房的中型饭店。当时为一流饭店,可这些年东京都内超高层饭店拔地而起,它已跌为二流饭店。将复原照片拿给饭店有关部门的人员辨证,证实了此人的确酷似三泽佐枝子。

饭店人事科的人士称:去年5月,三泽佐枝子突然不再来上班,为此,他们曾去她的住处探访,但人已走空。迁移去向谁也说不清。

“事先没打任何招呼吗?”问话的叫本间,是由相模警察署临时抽调到专案组参与本案侦破的中年侦查员。

“以前有没有职工不辞而别的先例?”

“有过。饭店职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一有新饭店开张,往往就会引走一批人。”

“三泽会不会转到其他新开张的饭店呢?”

“不可能。因为她走得太突然,又无任何招呼,我们店方曾感到措手不及。三泽佐枝子在店里干了十来年,工作勤恳,有责任心,不像是那种见异思迁的人。”

“她走后,工资和退职金是如何处理的?”

“工资按天计算,还余20天左右;工作了10年,退职金会有一笔;半年一度的奖金在她不辞而别时也快发放了。”

“那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些应得的报酬突然离去呢?”

“我们也感到不可思议。直到前一天,她都像往常一样地上班,毫无次日不辞而别的迹象。以前她也从未无故缺勤过。”

“那就是说一个从未无故缺勤、而且无次日缺勤迹象的有10年工龄、有事业心的熟练职工突然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