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边际效用(第3/5页)

空泽省吾是一个很有锋芒的经济评论家,擅长数理,多年来利用大经济报刊网罗了不少人。他具有新闻记者的敏感,知识渊博,精通国内外经济情况,善于运用自己先于时代的天赋来显露头角,很早以前他就把欧美最流行的经营学介绍到了日本,并使之发展成了另一种新的学说(也可称之为奇说妙论),从而自成一家。这种才能是出类拔萃的。他自己还创造了许多新的词汇。

尽管他把自己打扮成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但人们却指出他的学说内容空洞,还说他是“瞎嚷嚷”等等。他后面有大企业集团作靠山,因此也有人说他是那些组织的工具,意思是说他是企业的御用评论家。可对那些企业来说,为的是谋求对己有利的社会效果。

总之,空泽省吾操纵宣传机器的本事是无与伦比的。正因为如此,他对宣传部门的人,总是笑脸相迎。亚希子就是抓住这一点,他才同意会见的。

亚希子按时来访,很快被领到接待小间。这里象是多功能的办公中心,钢架写字台和文件柜,显得很有气派,房间里堆满了分门别类夹好的大量资料。

屋内有两个年轻女子,空泽好象在里屋办公。接待小间占居室内的一角,用钢制书架把这里与办公室隔开,里面放有一套接待用具。空泽以往著的近200本书按发行年月摆在书架上,使来访者对他的业绩一目了然。虽说令人看了不快,但不能不承认这正是宣扬了他的工作效率。

空泽吹嘘三天可以“讲出”一本书来,其实是把一本书在三天内灌制成录音带,再写成书的。

接待人员端出咖啡。正当亚希子对咖啡味如此浓郁感到惊奇时,空泽出来了。他的皮肤血色很好,油光发亮,浓眉毛,高鼻子,鼻梁稍尖,是常说的“希腊鼻子”,当然不是那么突出。勿宁说那副长相已不同于一般的日本人,是在电视等场合中常见的扮装。人称他是美男子,他本人也这么认为。他自己说44岁,但看起来还要年轻些,象30来岁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他正在走红运,满身都是油水。亚希子觉得从他身上能隐隐约约地闻到姐姐的肉体味。

这个男子抓住很有派头的姐姐的心了吗?虽然他不是讨人欢喜的那种类型,但确实显得很有魄力,而且有一种不亚于姐姐的气派。瞎嚷嚷也好,开玩笑也好,总之,他不同寻常,具有搅乱社会的能量。姐姐大概就当了这种不寻常的人的俘虏。

“我是空泽省吾,请多关照。”空泽很有礼貌地说,随即把名片递过去。

“先生的大名我早就听说了。”亚希子一边交换名片,一边很谦逊地寒暄。

“我在你们出版社还没有做出一件象样的事来,下次请给予关照。”空泽说的是出版书的事。评论家跟作家不同,即使很有名气,也想扩大与出版社的联系。他深知搞评论是寄生性的工作,是很虚弱的。

“如能得到先生的投稿;我们感到荣幸。”亚希子也不示弱,顺着他的来言作了答语。

空泽对递过来的名片与姐姐同姓,没有什么反应。看来他没有发觉亚希子是受害者的妹妹。

空泽对年轻女子来访感到高兴。尽管打出了出版社的牌子,但对这位现在很有名气的评论家来说,这种既不是前来采访,又不是约写评论的一般性见面,那是很难的。当然,年轻姑娘独自前来,他还是有兴趣的。

“今天在您百忙中来打扰,真是对不起。”亚希子首先表示歉意。

“不、不,我正想和您谈谈您们的杂志是否设有经济专栏的事。”

“有的。最近刊登了不少企业小说和经济小说,所以我们考虑是不是要设一个通俗易懂的经济评论栏目。这只是有此打算,一旦定下来,首先一定采用先生的稿件。”

亚希子心想:先使用这种暧昧的话,以便得到对方的好意接待。在编辑会议上确实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不是只限于经济方面,而是想请各方面的专家轮流撰稿,谈谈他们各自的想法。

“文艺杂志设经济专栏,这倒是很有意思的打算。”空泽的目光透过亚希子的衣服观察她的躯体。那是一种很熟悉女子躯体的目光。空泽之所以接见亚希子,也许是想偶尔利用空闲的零碎时间,来戏弄这糊里糊涂飞来的蝴蝶。亚希子却感到象是穿着衣服被奸污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