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证据确凿(第4/5页)

一群记者围住了刚按完手印的冲津。

“请您谈谈对本会馆的感想。”

“这是座很漂亮的建筑,连东京也找不到这么漂亮的公共设施。确实是名符其实的东亚第一。我觉得这座文化会馆的落成就象征着本市人民的文化水平。”

“冲津先生,在第一期工程的落成典礼时您就来出席过,在市长竞选中又前来声援阿曾原市长。我想问您一句,您和阿曾原市长是不是特别熟悉?”

“可以说是刎颈之交吧。”

“据我所知,刎颈之交这个词是前首相谈到他同某政商的关系时使用的。他们是在拘留所里认识并且关系密切起来的,恐怕你跟市长不会是在拘留所里认识的吧。”

提问的是相武市民新报的记者。这家报纸的读者群大多是新市民会的成员。

本来很友好地回答问题的冲津多少有些变脸,但他还是硬压下火气装做不在意地回答:“从彼此都是患难之交这一点上说同拘留所也没有多大区别。因为当时市长和我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社会底层这种表现相当含蓄。您現在在连续剧《死海船团》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最后靠抢劫来的钱步步高升的吧。”

“是个难度很大的角色。我打算拼出全身的力量也要把这个角色演足。”

“冲津先生,您扮演的底层人物极为逼真,这是不是同您跟市长认识那阵子的底层生活体验有关呢?”

“我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些痛苦年月的体验也许有些溶化在其中吧。”

“您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谈谈有哪些体验?您很少谈到自己的过去。所以我们虽然也听说过您吃过不少苦,但是具体情况却一点也不了解。请您在可能的范围内给我们讲一讲好吗?”

这名记者的耐性很好。

“没有什么好讲的。有时是在包工队干活,有时是给人家干日工,都是些平平常常的底层生活。”

“您有没有象《死海船团》中的主人公那样犯罪或者企图犯罪的体验?”

提问过于刺激,周围的人骚动起来,冲津的脸色也有明显变化。但他仍然带着一丝苦笑说道:“要是把现实生活和舞台搅在一起那可就麻烦了。我自从主演这出连续剧之后接到不少观众打来的电话问我是不是当过强盗。这自然是演得逼真的证据,作为一名演员,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我本人也是个安分守己的市民,甚至比一般人还要胆小得多。不用说抢人,怕是只能被别人抢。借此机会我特意声明一下,请大家务必不要把剧情和现实生活搅在一起,要是因为扮演了个罪犯就被全国通缉什么的,那我可受不了。”冲津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您说得很好,现实生活和剧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但是我曾听人说过作家和演员的亲身经历往往反映在作品和角色上。您在塑造这次的角色时难道就没有受到亲身经历的任何影响吗?”

“我没有那种亲身经历!”本来还耐着性子回答问题的冲津终于不耐烦了。

“瞎,说些什么呀。这多不礼貌!”完工仪式的执行主席、市里的总务处处长出面干涉了。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冲津先生,您知道F县羽代市的神原绸缎庄吗?”

冲津拼命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回答说不知道。但是他身旁的阿曾原市长的脸色却变了。但因为大家都在注意冲津,除了少数人之外其他人并未察觉到他的动摇。

“这事儿可就怪了,冲津先生应该知道才对啊!”记者好象有意似地表示不解。

“你这人怎么搞的。人家自己已经说过不知道了嘛。没有时间了。今天又不是为你一个人召开的单独采访会。”总务处长的调门提高了。

“十五年前有三名强盗闯进了那家绸缎庄的住宿区,杀害了主人夫妇。”

记者并不搭理总务处处长,仍然粘着冲津不放。大伙儿这时好象才看出他缠着冲津不放,必然事出有因。

“那同我有什么关系?”假装平静的冲津不由得接过了话头。

“有人曾目睹了那场杀人案。据说跟《死海船团》中的抢劫杀人的场面极其近似。”

“一派胡言!又把现实跟剧情谠在一起了!”

“这可不是什么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