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丑闻(第6/8页)

为什么需要大量生产演艺人员,尤其是歌星呢?

就是他去年NHK例行的“红白对抗”来说,根据收视率调查,最高达百分之六十九点七。等于是十个人中有七个人,在“欢乐歌星”中度过除夕。

不但是除夕,随便转到那一个频道,歌声皆如洪水,最近电视节目迅速增加,据说每周超过五十个,可见膨胀的程度。

歌唱节目大为泛滥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制作成本低。和写实电影或通俗剧比较,制作费用少很多。这在因为不当竞争,每一家电视台的利益都减少的情形下,歌唱节目成为电视台的一大诱惑。

成本低又能拥有高收视率的歌唱节目,几乎是电视台的“救世主”。

歌唱节目的成本所以这么低’是因为歌星的报酬比演员少很多。据说 。拿日本第一流的明星演出三十分钟通俗剧的报酬,就可以请来十名以上的一流歌手。

虽然电视的报酬很低,但这是当上明星的最佳宣传媒体,而且也是计算歌手的最佳财源——巡廻演出和夜总会做秀时,叫价的“基本分数”,所以歌手们对电视上的表演也绝对不敢轻忽。

总之,歌唱节目一旦成为萤光幕上的“主流”时,光靠正规的歌星已经不够用了,于是演员出来唱歌,作家出来唱歌,甚至连话都还说不清楚的幼儿也被拉上舞台。

因为有两家电视台同时播出类似的节目,所以曾经发生过同一名歌星,在同一时段,在两家电视台同时播出相同歌曲的怪事。

如果红歌星不能每周演出,为了避免节目开天窗,于是把同样的歌曲发分成三、四段,换了几次服装,每周一小段、一小段使用,这是电视台使用的技巧。

在歌星方面,只要去一次录音室,就能一次领到好几份演出费,当然十分高兴的认为这是合理有效的方法。可怜的是观众,一两个月前的录影,欺骗观众是“现场转播”,还高兴的捧场观赏。

对歌星而言,表面上好像是很理想的时代,但歌唱节目如此汜滥,导致许多节目中不断播放相同的歌曲,易使观众看腻,发生所谓“自相残杀”的现象。

而且,不断推出新歌曲,就像开发新产品的竞争一样,令新歌曲的寿命减短。去年以前还能够持续半年的畅销歌曲,如今只能维持两个月,这种现象,必然会缩短歌星的寿命。

好不容易开始走红,因为第二首歌曲不畅销,这位歌星的寿命就此寿终正寝。

原本就是赶搭歌唱节日热潮的巴士,在做为一个职业歌星的基础尚未稳固时,就被强迫推上舞台,所以一旦走下坡时,跌落的速度也非常快。

这时候,的的确确成了消耗品,没有人会多看一眼。例如在一九六九年,出道的唱片歌星有四百四十七人,等于每天制造出一、二名歌星,其中能暂时获得歌星宝座的只有三、四人,其他的人都没有冒出头,或是昙花一现,寿命非常短。流行演变之迅速,以及唱片公司过度激烈的竞争,诞生了这种几近残忍的“新人用了就去”的时代。

虽然如此,向往这种“短暂的荣光”,希望进入演艺圈的人从未间断。对于没有任何才能,只有强烈自我显示欲的年轻人而言,使自己进入萤光幕的影像中,是多么魅力四射的事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非但是肉体,连出卖灵魂也不在乎。甚至于可以说,这些罹患明星病的年轻人,几乎从一开始就没有灵魂。

为了能出现在炫目的舞台上,宁愿成为演艺传播耍猴戏者的猴子,从一个电视台到另一个电视台,从一个摄影棚到另外一个摄影棚,这种连睡眠时间都被完全剥夺的没有人性的重劳动,也当做自己“红”的证明,高高兴兴的去承受。

“哼!红了是没错,至少悬从猴群中选出来的猴子。”

凤见露出苦笑,这是他自己,也是耍猴者的苦笑。

总之,风见为了推动“冬本之战”,选定了一只叫四叶绿的可怜母猴。

4

在麻布三丁目,原有的中国大使馆附近一个清静的转角处,有一家不甚起眼,名叫“飞盘”的小洒吧。地点虽然是在著名的六本木地区里,但由于经营者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职业妇女,而且距离六本木中心地区稍远,所以来这里的客人大部分都是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