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凤哀 第四章 终陷泥淖中(第6/7页)
朱高煦大叫:“胡说,你胡说,他因为喜欢你,一直在维护朱高炽那个死胖子,哪儿有什么考验?”
朱瞻基同情地看着朱高煦:“朕知道皇叔你外刚内懦,却不曾想,你到了今天,还不知道自个儿输在哪里!父皇在被立为皇太子后,皇爷爷出于权力平衡的考虑,给了你有别于寻常藩王的待遇,甚至任由你‘礼秩逾嫡’,将你封国云南,却对你拒不就封听之任之,任你滞留在京城……”
他语气平和地说:“皇爷爷甚至同意让你的儿子去父皇监国所在地南京,对其实施秘密监视,还为此,以离间天家父子之名,将解缙贬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不久后,又追贬解缙为交趾右参议,坐视你暗中勾结纪纲,将解缙活活在雪地里冻死。在他心里头,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朱高煦梗着脖子:“父皇他是不喜欢你父亲,但他喜欢你,要不是你,我怎么会当不上太子?”
朱瞻基见朱高煦只在这些小节上纠缠,越发对这个看上去孔武有力的皇叔不屑。
“他给了你机会,你自个儿没本事把握住,能赖谁?永乐七年之后,皇爷爷在外面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父皇奉命监国,负责处理皇朝的日常政务。但皇爷爷给他的授权却不包括:文武朝拜、四裔朝贡和边境调发。这三项内容中,第一项是人事任免权,第二项是外交接待权,笫三项是军事指挥权,可以说每一项内容都是要害,关乎国柄,关乎最高权力的归属。皇爷爷甚至还在离京前严格规定:不允许太子独留私见朝廷官员。以防父皇结党营私。”
朱高煦恨恨道:“这不正好说明,父皇他防着朱高炽那死胖子图谋不轨,可惜,终究还叫死胖子得了手,说不定,父皇当初在北征途中病故,就是那死胖子搞出来的阴谋。”
“皇叔,说这话,只能说明你适合当将军,却不适合上位为君。天家骨肉,本身就要面对皇权的分割,父皇他和皇爷爷既是父子,同时也是皇朝权力的分享者,太子如果势大,就会危及君上之位……”
朱瞻基颇有些怜悯之意地说:“所以皇爷爷他必须要制衡。而皇爷爷力大势沉,父皇不敢正面应招,只得且战且退。这个时候,你如果出招得力,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可惜,你却错过了一次次的良机,导致溃不成军。”
朱高煦显然没有猜到永乐帝当年的安排竟然有这般深意,一副后悔莫及的神情。
见朱高煦听到旧事闷闷不乐,朱瞻基越发淡然:“永乐七年,只因父皇在朝会上批评刑部尚书刘观,皇爷爷就在北京写信说他:‘朕命你监国,凡事务必宽大,严戒躁急。大臣有小过,不要遽加折辱;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
“九天后,皇爷爷再次写信说:‘优容群臣,勿任好恶。凡功臣犯罪、调发将士,必须奏决。’虽然父皇只是批评,并未对刘观做出处罚,但皇爷爷仍然认为他越界了,染指了属于他的权力,对父皇发出严重警告,那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朱高煦冲口而出:“给他添一把火,让他自顾不暇。”
“不错,那个时候,你显然听了谋士的话,出了些好招,可惜,父皇他更胜一筹,刘观之事发生以后,父皇明白了自己的权力边界在哪里,越发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尽管你和三叔四处散布流言和谗言,颠覆和扭曲事情的真相,使得皇爷爷对父皇疑心大起,监国期间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都被皇爷爷回京后一一否决,父皇仍然勉力为政,克勤克俭,孝恭礼敬。”
想起洪熙帝做太子时举步维艰的岁月,朱瞻基叹了口气:“皇爷爷不仅加强对父皇的管控,还在北征期间,下令六科将太子日常行政事务逐条上报,并写明其赏罚的详细理由,以揣摩其背后动机。由此父皇监国,皇爷爷则监子,权力的传导过程完全置于皇爷爷的秘密管控之下,父皇真是动辄得咎,寸步难行!”
“永乐十年,大理寺右丞耿通因三番五次地谏阻皇爷爷,说他回京后老是否决太子之议,是不对的。激得皇爷爷龙颜大怒,置之极刑,将他凌迟处死,那个时候,父皇的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