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丹凤翔 第三十二章 云开见月明(第5/7页)

看着女儿眉开眼笑的模样,胡善祥俯身低下头,一个手握着大公主的小手,另一个手用锦帕拭了拭大公主的嘴角,那上面有她刚吃过点心的残渣:“那以后,母后每天都穿给瑾秀看,好不好?”

从今往后,她只为自个儿装扮,为女儿装扮。

她已经不再需要丈夫。但女儿,还需要父亲,为了女儿,她得主动去请命,让他怜惜,让他愧疚,只要有了这些,他就定会给自己和女儿一个安稳的未来。

不然——想到历史上那些个废后的命运,胡善祥不由打个冷战。那样的命运,绝不能出现在她和大公主的身上。

胡善祥带着女儿到乾清宫奏请早立太子之事,没多久就传到了慈宁宫太后的耳朵里。毕竟,就是军国大事的决断,朱瞻基也少不得经常请示太后,加之先皇遗诏,内阁往乾清宫呈奏之时,往往都会给慈宁宫的太后也呈递一份节略,这样的情况下,六宫里的事务,就更没多少能够瞒得过太后的。

这一次,她既没有让人到乾清宫去请朱瞻基,也没有大发雷霆,沉默了半晌,方才说:“去请皇后过来。”

皇长子出生一个多月了,她越看越爱,虽说太后自个儿生过三子一女,但早年里,她的心力多在帮着朱高炽稳固地位上,对上恭敬孝持,对下谦虚谨慎,对内还要管着诸多嫔妾,能够用到儿女身上的心思实在有限。

对这个长孙,就将先头对儿女的歉疚,都补上了,怎么疼也不够。

虽然偏爱,她却仍然认为谈到立太子尚早。自个儿都是这样的心思,胡善祥作为皇后,怎么会主动劝朱瞻基立太子呢?难道不担心过两年,她自个儿生下嫡子,局面已定吗?

况且,她该知道自己注重原配嫡后,认为唯有嫡子才堪承继大统,虽说这会儿强不过形势,毕竟皇上到了现在,才得一个儿子,但也不是说就需要早早立下太子啊!

给孩子太多的福气,也未必是件好事。就算要立,等皇长子十岁以后再立也不迟。

虽说温良谦恭的皇后,不得帝心,再加上身子弱,才夭折了一个孩子,只怕再有身孕,也得等个一两年,却也不是没可能再怀上一个,这么早主动去请皇上立太子,究竟是何打算?

难道她不担心皇长子立为太子后三两年,自个生出的嫡子,怎么办?虽说将来嫡幼庶长,立太子的时候免不得要起些风波,但太后觉得,只要皇上的立场稳,应该是能够把得住的。

不管从哪方面看,太后都觉得此时立太子,言之尚早。尤其是皇后没和她商量,就去主动和皇上提这件事,实在出乎她的意料。

听了太后的问话,皇后不慌不忙地站起身笑道:“母后说的都对,臣妾先前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宫里头煞气太重,好容易有了皇长子这样的喜事,需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臣妾没什么大见识,还请母后决断。”

“决断?”太后揉了揉眉头,“你都和皇上去说了,还要哀家做什么决断?皇后,你真是糊涂,哀家知道,你刚经历丧子之痛,一时心灰意冷,想着就随皇上的意思,不争不夺,过你自个儿的清净日子,可你想过没有,此举固然能够让皇上高兴,却对你的境遇大有不利,你难道不知道,这一立了皇长子为太子,以后你纵然生下嫡子,也没办法翻转了?”

皇后沉默片刻:“臣妾想过,不过臣妾这身子,左右不过是这样了,臣妾是个没福分的,皇贵妃和臣妾先后怀孕,一生一死,这已经足以说明天意如此。母后,您就依着臣妾的,准了皇上所请吧,何必为了臣妾,令你们母子离心呢?况且,早立太子,国本早固,也省得其他人还有觊觎之心。”

“哀家知道,你是怕皇上的执拗劲上来,整得哀家也下不了台。但这件事情,你就应该和哀家商量,到这会儿,你们帝后同心,哀家如何自处?难道还要借群臣进言来劝服皇上吗?皇贵妃的儿子,毕竟不是你的儿子,你劝皇上立她的儿子当太子,自己将来怎么办?”

看到太后眼里的失望之色,胡善祥面露赫色:“母后,是臣妾欠妥,欠了考虑。但这个事,您就别管了,皇贵妃的孩子,不也是臣妾的孩子吗?怎么说,臣妾都是他的嫡母,难不成将来他还不孝顺吗?皇上的心思,母后和臣妾都明白,咱们何必硬要违着他的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