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丹凤翔 第二十八章 冠盖满京华(第4/7页)
“臣妾也盼着母亲那边能够早有消息,但她若是有法子,只怕一早就跑进宫来告诉臣妾了,哪儿用得着等臣妾回去?不过,皇上的美意,臣妾还是要谢过,即使看不见,回去听听父母亲和兄弟们的声音,臣妾也觉得安慰呢。”
朱瞻基知道这会儿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走过去将孙清扬揽在怀里,紧紧地抱住,像是要将自己的力量传给她。
十月,朱瞻基下旨,皇后的父亲胡荣和皇贵妃的父亲孙愚均升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只领俸禄不任事,以示对外戚的优抚。
只是,胡荣原是光禄寺卿,从三品,孙愚却是鸿胪寺序班,正九品。这下子,两人却一道升成了正二品的大员,平起平坐,在皇上的心里,更偏向谁,一目了然。
同年十二月,又下诏任命皇贵妃的大哥孙继宗、二哥孙绍宗为府军前卫指挥使,正三品;三哥孙显宗、弟弟孙续宗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均是带俸不管事。
此时,皇后的哥哥胡安尚是府军前卫的指挥佥事,正四品,虽说是有实职,但在俸禄上,却比皇贵妃的兄弟们低了一截。而且,这官职,还是永乐帝在时给封的。
和皇贵妃兄弟们同时被任命的,还有皇后的弟弟胡瑄,不过,只给了个正六品锦衣卫百户。
一时之间,满朝哗然,都说皇上如此偏心疼爱皇贵妃和其家族,太过了。
就有言官以皇贵妃家族恩宠过甚,恐会令外戚做大为名上奏折弹劾,劝谏。
但朱瞻基,根本不理朝臣议论、劝阻,直接将那些奏折扔了一地:“讨伐汉王,若非皇贵妃家族出力,朕恐怕已经命丧黄泉。皇贵妃甚至因此患上眼疾,这样的功劳,难道朕赏得过了吗?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以后还有谁敢为朕卖命?况且,皇贵妃的家人,都只是领俸不管事的,根本不存在外戚专权,众卿何必杞人忧天?再有就此事议论纷纷者,重杖五十,而且以后有功不升,年资不涨。”
一席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见皇上如此坚决,言官们也就不再指望当个流芳百世的直臣,乖乖地将自己的奏折捡了回去。
连一向唯恐朱瞻基宠妾灭妻的太后,都趁请安的时候留下皇后劝慰:“虽说皇上这次重赏了孙家,但皇后你可别放在心里头。皇上这回要不是董夫人派了人跟着,只怕回不了京师,虽说真龙天子,遇难呈祥,可这毕竟有孙家的功劳。再说皇贵妃因为查宫里头谋反的事情,为了皇上,连眼睛都看不见了,你看在她那可怜模样的分儿上,可别为这个计较而和皇上斗气了,免得惹皇上不高兴。”
胡善祥嘴角轻扯,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母后,臣妾明白,一切以大局为重。也是皇贵妃的家人争气,自己挣下的这份荣耀。臣妾争那干什么,左右不都是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吗?这样的良臣越多,只要是对朝廷好的,臣妾为皇上高兴还来不及呢,岂会和皇上斗气!只盼着皇贵妃因为家里头喜事连连,眼睛能够早些好起来。臣妾还等着她帮忙打理六宫事务呢。”
看着皇后委曲求全的模样,太后叹了口气:“好孩子,委屈你了。不过,哀家倒觉得,她这样下去,也很好……就是哀家看见她,多数也会想起她从前那份伶俐的模样,觉得她着实可怜,心里头对她多了些怜惜,少了些怨愤。”
皇后明白太后没有挑明的意思,是说这样一来,皇上再怎么宠爱皇贵妃,也不能立一个瞎子当皇后,即使皇贵妃恩宠过重,皇后的地位却不用担忧了。
想到嫁给皇上以来,虽然夫妻并不和睦,但太后对自己总是多番照顾,胡善祥心里不由阵阵感动,哽咽着说:“母后,臣妾何尝不是觉得皇贵妃可怜,所以日日忧心,盼着她早日好起来。臣妾自个儿曾经在屋里蒙着眼睛,感受那看不见的滋味,只是那样一会儿,心里就恐慌得很,皇贵妃她为了皇上,患上眼疾,委实可怜,臣妾断不会和她争的,母后您就放心吧。”
太后欣慰地拍拍皇后的手:“好孩子,在这宫里头,你最深明大义了。皇上他虽然一时糊涂,早晚会明白你这份心意,珍惜你的。你也别过于贤良大度了,在哀家这儿,有什么说什么,别憋在心里头,委屈自个儿,闷出一身病来。你如今这身子,连太医都说是因为郁结在心,情志伤身。如今,你可改了吧,早早怀上龙儿,也好令我大明国本安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