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丹凤翔 第二十三章 问情为何物(第5/7页)

朱瞻基把玩她的头发:“清扬,有的时候,你懂事得叫我心酸,要到什么时候,你才敢恣意从事,按着自己的性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

孙清扬靠在他的身上:“皇上,能够得您如此相待,臣妾已经很知足了,惜福感恩才能久长,臣妾所求的,是和皇上您一生一世长长久久,可不想图一时的痛快,损了福运。”

宣德元年四月二十一日,贵妃孙清扬顺利生下宣德帝第三女,三公主瑾英。

三公主洗三那天,宣德帝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时,提出要给贵妃制金宝。

太后强压心里的怒火,苦口婆心劝道:“自古以来,都是皇后才有金宝、金册,贵妃以下,都是有册无宝,皇上宠爱贵妃,也不能乱了祖制啊。”

朱瞻基淡淡地说:“母后,贵妃受人陷害,平白被禁足半年多,连她生的二公主也归在了皇后名下,天底下有受了这样的冤屈都不给人补偿的道理吗?”

他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剥茧抽丝,终于查明林美人落胎一事,纯粹是为了争宠出的阴招。

晋王朱济熿送这个林美人入宫,就是要她成为朱瞻基的宠妃,陷害皇上最宠爱的妃子好取而代之,林美人原想着凭自己的花样年华,皇上平日恩宠愈重,怎么也比大她七八岁的孙清扬更得怜惜,再加上朱瞻基子嗣单薄,用这一招,肯定能令孙清扬被皇上厌弃,太后痛恨,皇后防备……

毕竟,后宫妃嫔争宠,毒害别人腹中胎儿、孩子的多,拿自个儿孩子下手的,鲜见得很,林美人出这样的狠招,本是一石三鸟的好计,可惜,却因为朱瞻基对孙清扬的信任,成了可笑的闹剧,甚至以死相诫,都没引得朱瞻基动容半分。

太后想到自己当日因为不喜孙清扬风头盖过皇后,所以相信了林美人做的局,心里虽有些悔意,嘴上却仍然不肯松口:“皇上要补偿贵妃,多赐些金银玉帛就是了,何必改了祖制,给她制金宝呢?这样乱改规矩,别说哀家不能答应,就是朝廷的那些个官员,也不会答应的。”

“母后,贵妃亲生的二公主在宗谱上,却记在了皇后的名下,您认为这是财物能够弥补的吗?”

太后有些心虚:“那瑾瑜不是一直在她身边养着的嘛,又没有抱开过。”

“母后,若是当日皇祖母将儿子记在皇叔的名下,仍然在您身边养着,您觉得是一样的吗?”

太后语塞。

“母后,您因为怕儿子宠爱贵妃,会令皇后之位不稳,甚至不去查一查事情的真相,就听凭那些人的一面之词给贵妃定罪。儿子想,母后当日其实也并非完全相信贵妃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您只是觉得那是一个机会,可以借此压得贵妃抬不起头,尤其林美人一死,更是死无对证,贵妃若想借此翻身,自是千难万难。”

“按您的本意,原是想贵妃这一胎生的若是男孩,凭您当日给贵妃定下失德之罪,就能名正言顺地将其归在皇后名下,这样纵使将来查出了事实真相,宗谱之上,皇长子已经记为皇后所出,儿子纵然找到证据为贵妃翻案,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却没料到林美人落胎之事,自始至终,就没一句真话。”

朱瞻基言语一句比一句犀利,直指太后内心:“母后,儿子知道您防着贵妃,甚至不愿意相信她本性纯良,把她和郭贵妃还有前朝那些个妖妃等同,全是因为您害怕儿子会因她废后,坏了儿子的清誉不说,还会动摇国本。可母后有没有想过,您这样看似为国为公,其实是为着一己之私在冤枉贵妃?”

窗户纸捅开了,太后也无意再行遮掩,她看着朱瞻基道:“皇上心知肚明,这并非哀家的私心,而是皇上的所作所为,步步都是朝着废后的打算,历朝历代,从未有皇后无过被废之事,皇上这样做,会留下骂名的,哀家不能让你这么做。你是一个好皇帝,你要把大明治理出一个盛世,你的心思,就不该用在男女之情上,贵妃好也好,坏也罢,她令你生出这样的念头,哀家就不容她。”

朱瞻基有些悲哀地看着太后:“母后,规矩就那么重要?祖制就那么重要吗?若一味守旧,何来创新,何来开拓?母后当年,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所以才痛恨父皇用心在别的女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