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凤鸣 第二十九章 朝光千门曙(第4/8页)
永乐帝慈祥地笑道:“你自个儿的婚事,你自个儿拿定主意就是,将来是你要和她过一辈子,当然得你自己去选。”
朱瞻基谢过之后,转身不假思索,径自朝孙清扬跟前走去。
永乐帝的目光沉了沉,太子妃惊慌失措,忙呼道:“瞻儿——”
朱瞻基回头朝太子妃挑了挑眉:“母妃有何嘱咐?”
太子妃温煦地笑着:“那地下刚才泼的有水,你小心拿着那玉如意,别滑倒了。”
刚才为了当场测试这些女孩遇到突发事件时,是否仍然能保持沉静,有宫女按吩咐在她们行走时,突然倒了杯水在光滑如镜的青砖上,有个衣裙乱摆的女孩子,当时就面如土色地退了出去。
朱瞻基谦恭地应声说:“母妃放心,我自幼习武,哪里会被这一点点水滑倒?”
他深吸一口气,闭了闭眼,拿着玉如意的手垂下,将玉如意在孙清扬垂在膝旁纹丝不动的手上碰了碰,方才举到了她旁边的胡善祥面前。
他的动作非常轻微,又用身体挡着,宝座上的永乐帝和两位贵妃都没有看见,太子妃、陈丽妃却看了个仔细,几乎同时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胡善祥正好站在孙清扬身边,她眼角的余光也瞧见了这一幕,不由得有些心酸,却不知这心酸是为孙清扬,还是为自己。
玉如意举在她眼前不动,朱瞻基的眼神却不在她的身上。这虽然是胡善祥一早就知道的结果,她还是迟疑了片刻,才轻轻握住如意,平举下跪,温良恭俭地答道:“臣女胡善祥多谢殿下厚爱,多谢皇上及各位娘娘厚爱!”
太子妃这才吁出一口气,含笑看着殿中的女孩子们,但她的眼光,刻意地避开了孙清扬。
永乐帝面上浮现出欣慰之色说:“瞻儿果真是长大了,不负朕所望。”
孙清扬微微笑着,垂目而立,又和其他女孩子一道屈膝行礼:“恭喜皇太孙殿下喜得佳人,恭喜胡姐姐(妹妹)入选太孙妃。”
朱瞻基伸手握住如意另一端,引着胡善祥上前向永乐帝及众位娘娘一并行礼。
看到殿下的一双璧人,永乐帝微笑颔首:“如此甚好,朕也觉得这胡氏六行贞静,四德淳备,堪当皇太孙妃,下月初八,朕就给他们完婚。”
陈丽妃娇笑道:“这只有十来天的时间,会不会太仓促了?”
永乐帝不以为然:“这日子是钦天监一早选好的,礼部早早把诸事都备好了,只等今日选妃,怎么会仓促?朕还嫌太慢了呢,还不知何时才能抱上重孙。”
王贵妃笑着说:“哟,皇上这么着急,这一听到重孙,臣妾就觉得自己是牙都掉光的老奶奶了,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失落呢。”
一直没说话的任顺妃也在一旁帮腔:“臣妾入宫才八年光景,就能当上重祖奶奶,真是托皇上的洪福,才能这般的吉祥如意。”
一时间,众人的好话说个不停,倒将正主儿朱瞻基和胡善祥晾在了一边。
太子妃晃眼瞧见朱瞻基虽然面带恭谨,却全无喜意,怕永乐帝瞧出端倪,也笑着说:“这皇太孙妃定下来了,我可就等着喝婆婆茶了,还请父皇做个主,再为瞻儿选几个中意的人,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早先为了瞻儿的身体着想,他屋里一个嫔妾也不曾有,这眼看着他比太子爷都高了,我心里也真是着急。正好这么多可人儿,我就厚着脸皮向父皇多要几个,也好让她们早日为瞻儿开枝散叶,早早让父皇抱上重孙。”
永乐帝沉吟片刻道:“孙氏柔明,何氏媚婉,赵氏恭淑,袁氏姐妹温宜,马氏和顺,曹氏端仪,各有千秋,一时竟难以决断,看瞻儿的意思吧。”
王贵妃笑着说:“皇上,这下面可有两个姓孙的女孩子呢,您说的是哪一个?没有明指,想必是两个都颇为中意,都要留下吧。”
永乐帝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不错,两个孙氏都颇得朕意,不知道瞻儿喜欢哪一个呢?”
朱瞻基拱手做答:“孙儿听凭皇爷爷做主,皇爷爷看上的,想必都是好的。”
永乐帝大笑:“你如今也会拍马屁了,什么叫朕看上的都是好的,这又不是在给朕选妃。”
“皇爷爷目光如炬,单看各位祖母就知道,您挑人的眼光是一流的,孙儿自然是要请您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