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凤鸣 第十四章 画皮难画骨(第3/4页)
袁瑗薇也凑趣:“陆放翁诗中说海棠‘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就是形容它花朵繁茂时能够与朝日争辉。从前看范成大诗中说它‘倾坐东风百媚生’,一直都想象不出来是怎么样的景象,今儿个听公主这样一讲,倒有些明白了。”
孙清扬抬起头笑问:“公主和瑗薇姐姐喜欢什么花?”
“我爱石榴,花可赏,果可实。”咸宁公主的回答简单明了。
“公主真会选,曹子建说石榴‘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光好烨流离,可以处淑灵’这等风华,见之令人忘俗,倒和公主的风仪有些近似。”袁瑗薇先奉承了咸宁公主一句,才回答,“我爱杜鹃,花名似鸟名,慧绝灵动。”
何嘉瑜听了,冷眼看了袁瑗薇一眼,平日里见她少言寡语,遇事怯懦,不想竟是个茶壶里煮饺子——心中有数……
当下,何嘉瑜掩嘴笑道:“唐代诗人施肩吾有诗云‘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瑗薇妹妹这样的人才,倒是比花都要美上三分,想这京师里只那有眼无珠的才看不到,妹妹定不会有杜鹃的怨恨。”
袁瑗薇却似乎没有听出她话中的讥讽,笑着说:“我倒更爱唐代杨万里的那句‘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想那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是何等的恣意。”
表明自己根本无意这宫闱的富贵荣华,只喜欢自在的生活。
何嘉瑜哪肯信她,前面抚琴袁瑗薇的一曲《汉宫秋月》就被老师称赞假以时日,能和权贤妃娘娘的箫声相媲美,这会儿又频频引经据典,令人侧目,当下冷哼一声:“我可听说‘杜鹃过尽芳菲歇’,可见这花骨子里,可不是个服输的。”
杜鹃的花期在春天是最晚的,当它开败了,春天就结束了,何嘉瑜却将这句曲解成杜鹃花认为自己开的颜色,其他花草都比不了,显然是暗讽袁瑗薇心比天高。
“好了好了,你们别尽在这说诗论词的,咱们今儿个是作画,说画就好了。”袁瑗芝没那么多弯弯肠子,也没听出来两人话里的意思,不耐烦地打断她们,“要是不看孙妹妹的画,就回自个儿书案上画去,一会儿老师回来了,你们什么都没画,还不得挨一顿训?”
“难不成你画了?”何嘉瑜的反问中,带着对袁瑗芝的几分亲昵。
“当然。”袁瑗芝得意地一扬头说,“前儿个听老师说今天要考校四艺,我就先在家里画好了。”
在她们几个说话的工夫,孙清扬已经将一幅仕女赏牡丹图画了出来。
虽然笔法稚嫩,却已经颇具水墨写意的神韵,最难得的是画中赏花的五人正是她们几个,笔触间隐约可见各人的神情。何嘉瑜的头上戴着海棠花饰,袁瑗芝身穿梅花裙,依着一棵松柏,袁瑗薇正抬眼看着天边飞过的杜鹃,咸宁公主和孙清扬两个低头在看牡丹,公主鬓角插着盛开的石榴花。
画里的牡丹泼墨一般,满纸酣畅淋漓的浓云淡烟,狂放而不失法度,颇有些豪气冲天,运用墨色的浓淡,调出了深远处如远隔云端,明晰处波光潋滟的味道。
和名家的作品当然没法比,但就她这个年纪来说,已经很是难得。
“哎,你还真画得出来呀,画得好,比我画得好。”袁瑗芝虽然不喜欢孙清扬,却也不会故意贬低她的画。
何嘉瑜则欢喜地握住孙清扬的手,笑盈盈地说道:“好妹妹,你果真是个有灵气的,看这画画得多水灵,像妹妹一样好看呢。”
说罢,她瞟向孙清扬身后一侧的咸宁公主,皱了皱小鼻头,语气越发可爱地哼道:“公主,你来评评清扬的画,是不是画得极好?我看就是公主的画,也略有不及呢!”
虽然话语里把咸宁公主也比下去了,却因为她语气娇柔,言辞恳切,让人听着都觉得心中舒坦。
咸宁公主微笑起来。
何嘉瑜越发笑得开心,附身在孙清扬耳边悄悄说道:“清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前儿个老师说这次四艺考校拔得头筹的,贵妃娘娘那里会有赏赐呢。”
声音大小,刚好在场的众人都能够听见,却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她对孙清扬的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