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乳(第8/27页)

有道理。若是认真追溯,或许能找得到方向,但是否真能触及核心,的确堪虞。况且,即便真找到什么方向,想必也太迟了。

依绘马被涂黑的速度,不出三个月,保准每一枚都要涂得一片漆黑。也就是说,死者将多达八十八人。

志方命小厮统计还有多少枚绘马没被写上名字。小厮们比万三更害怕,竟连绘马都不敢碰,但志方呵斥碰了也不会丧命,强逼他们数清楚。若是志方自己数,只怕要落得威严尽失。

前后均已被涂黑的绘马有三十八枚,后面仍为白木的则有五十枚。

志方心想,即便仅找出一枚写有名字的,也能成为重大线索,遗憾的是,写上名字的似乎都心想事成了。

“大人,要不要把这些撤除?”

当初的确是如此打算,不过……“不,就留着吧。”

“这是何故?”

“本官原以为,撤下带回详加检视,或许能找出什么线索,但看了才发现根本无从找起。即便将颜料刮除,下面的名字也无法判读。”

“嗯,那就留着吧。”

“留着似乎也有欠妥当,总不能放任不管。不过,倘若我们奉行所撤除了这些绘马,不就等同于奉行所,甚至所有官府都认同此说灵验?”

哦?这番分析,听得万三哑口无言。

无论如何,这流言注定要传下去,即便杜绝源头也是于事无补。若教人以为奉行所出于畏惧而将之撤除,可就真百口莫辩了。人言本可畏,难保没有好事者刻意散播奉行、与力惧怕暗杀一类毫无根据的流言。如此一来,甚至可能出现当差的个个畏惧黑绘马,显见其自觉心术不正、罪孽深重一类的无稽联想。忤逆公权的刻意煽动,在此类流言中总能见到。但这类流言也有如瘟疫,可能在转瞬间便销声匿迹。散播得快,遗忘得也快。

只不过,这回已经出了人命。已有至少八人,最多三十八人遇害。这数目绝不寻常。志方担忧,若是稍有闪失,只怕连政局都将失衡。

那么,该如何处置?万三问道。

“嗯……总而言之,不得让人继续在绘马上写名字。不论是神佛还是凶贼,既然真有人遇害,便不得让人再写。”

“可是要留人在此取缔?”

“派小厮留驻此处似乎不妥。只能委托地回在日落后于道玄坂上下取缔之。”

“不过,大人,若是如此,依然等同于官府相信此说灵验不是?”

“不,既然来者颇多,只须表明是单纯执法便可。入夜后结党游荡者,本就是执法对象。此外,见有官差巡视,看热闹的人也会逃散。至于欲前来写名害人者,本就心怀不轨,遇上官差,想必也无胆造次。”

倘若有人眼见如此情形还胆敢前来,显然是亟欲害死某人的不法之徒,只须当场拘捕便成。至于前来检视有哪些名字被写上的,想必就是夺命凶手了。

不对。真能以真凶视之?

此事幕后想必另有凶手。只要夺人性命者非妖魔灵威,就真得有人下手才杀得了人。

不过,这杀戮的用意何在?

下手者的居心实难度量,令志方完全无法揣度。即便其中真有奸计谋略,也无法一窥真相,逼得志方只得放弃思索。针对此案,仅能认定背后真有凡人下手。下手杀人者,当然就是真凶。

不过,丧命者乃是姓名被写上绘马者,这些死者与真凶理应毫无关联。若是如此,代表杀意仅存于在绘马上写名字的人。

那么,是否表示该治罪的乃写名字的人?绘马以及依绘马指示杀人的凶徒,其实仅是一件凶器。

且慢。写名字的人果真心怀杀意?

当然,写名字的用意,的确是为祈求对方丧命。不论理由为何,既然欲借绘马取对方性命,想必个个都心怀迫切动机。若是依此判断,这些人的确是蓄意害命。

不过,难道他们真相信写上名字就能夺走他人性命?

写上名字就能置人于死地之说,理应无人傻到毫不质疑便囫囵相信。即便毫无才学或不谙明辨是非者,想必也要视为无稽之谈。不论传言如何生动、有何证据佐证,顶多也只会半信半疑。或许其中亦不乏半开玩笑写上姓名的轻率之徒。怀此心态者,并无迫切动机,但即便如此,倘若是个开不得的玩笑,如此轻举妄动,亦属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