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四章 心理分析(第5/10页)
“这次实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艺人名声大噪。成千上万的伦敦观众,跑去现场观看这位敢于挑战皇家警察的奇才。他在欧洲的巡回演出也大获成功,知名的音乐厅不惜下重金,争相邀请这位耀眼的新星。柏林、巴黎……甚至是莫斯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哈利·胡迪尼就是一个巫师,一个具有神奇法术的巫师,因为他的表演过于神奇,德国的法庭甚至传唤了他……要审问他的魔法。”
“1903年,在莫斯科,胡迪尼给他的巡回表演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你们都听说过那个臭名昭著的、押送政治犯去西伯利亚的俄国马车吧?那是一辆四匹马拉的带蓬的马车,车厢的四壁,都是厚厚的钢铁,这个移动的牢房,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牢门是从外面锁住的。而且,一旦锁头被扣上了,就无法打开,唯一的钥匙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长手上。谁也不可能从这辆马车里逃脱,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可是,胡迪尼全然不顾,他发出了挑战。在进入马车之前,他经受了一生中最严格、最粗鲁的搜身。然后他就被关进了马车,送往西伯利亚,可是不到一小时的工夫,胡迪尼又成功地逃脱了!”
“随后,胡迪尼回到了新大陆——美洲。他在美国的所有大城市里,进行了巡回表演。每个地方警察局里,都会收到胡迪尼的名片,而且,他每次都能成功地逃肤。在华盛顿,他更是有惊人之举: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他把监狱里的所有罪犯都放出了牢房!
“我们的英雄不仅仅在监狱里大显身手,他还曾经戴着手铐和脚镣,跳入冰冷的河水,或者是在脚腕上系着四十公斤重的铁球!他还曾经表演从束缚精神病人的紧身衣里脱身——通常只用几分钟的时间,而且,有时是倒挂在十层楼的楼顶上!他也曾经钻进木棺,然后让人牢固地钉上盖子,埋进两米深的地下;他当然也曾经从金库中脱身。简单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他:手铐、链子、紧身衣、绳索、牢房、棺材、锁住的行李箱、金库,有蜡封的邮件袋……我不一一赘述了,他总能够逃脱!这还不算什么。他甚至曾经让-头大象在跑马场上消失,甚至穿过一堵砖墙!
“这个征服了整个世界的奇人,死于一九二六年十月,他死于一场愚蠢的事故:按照他的要求,一名观众朝他的肚子打了一拳……”
“德鲁特警官!”阿瑟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的叙述,“我们都知道胡迪尼的故事。我赞同您的观点,这段历史非常引人入胜,但是您觉得:现在讲这个故事合适吗?”
德鲁特警官微微一笑,说道:“我觉得胡迪尼的生平,和谋杀鲍勃?法尔的案子紧密相关。我承认,刚才可能过于强调这位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了。好吧,我们现在来讨论敏感的话题——哈利·胡迪尼的心理特征,我再次请求各位,不要打断我的叙述。请认真地倾听下面的内容,因为解开谜团的关键,都在这里面呢。”
客厅里的听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德鲁特警官的这番话弄糊涂了。德鲁特警官稍稍停顿,然后接着说:“你们也许猜到了,哈利·胡迪尼是一个化名。他的真名是埃里希·魏斯。他是一个早产儿,生于1874年4月6日。没有人知道具体的出生地点,但通常的说法是:生于布达佩斯。在很小的时候,埃里希就善于变戏法,逗同伴们开心。据说,他第一次尝试,是打开他母亲收藏糖果的壁柜。七岁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出入马戏团;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和别人合作表演幻术了。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出名。但是凭借着对这门艺术的热爱、钢铁般的意志、超常的野心和艰苦的练习,他最终走向了辉煌。
“没错。这个奇人有着不同寻常的野心,他杰出的表演生涯,无疑证明了这一点,他需要不断地震搣观众,需要永远出类拔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断出,他的心理特征其实很简单:无人可比的自傲和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不让观众失望,为了永远成为报纸上的头条,他随时都在拿生命冒险,不断地自我超越。这些特征都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好动的孩子的任性……他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很奇怪。他对女性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腼腆,而且,特别容易吃醋——常常是毫无理由地嫉妒妻子身边的人。另外,他极端崇拜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