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奇门纸狼狐(下)(第4/5页)

白糖意识到这一点,就跑来撺掇张保庆:“你快别干那个没出息的买卖了,还是咱俩合伙,联络二鼻子给咱供货,这绝对是一条发财的路子!”张保庆一想不错,他跑过长途运输,菌子蘑菇和鲜货没什么不同,利润却大得多。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俩肩膀扛一脑袋,干呗!哥儿俩东拼西凑连赊带借,筹措了一些本钱。马上联系二鼻子,汇过去一笔预付款,让二鼻子收购一车野菌子。张保庆又找到之前的老板张哥,张哥虽已不做贩运水果的生意了,但是开货车跑长途的朋友还有不少,张保庆的忙他一定要帮,托了个朋友,答应张保庆不必预付运费,等货卖出去再结账。

长白山处于高纬度地区,寒冬漫长,夏季短暂,天气变化无常,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山沟深处的树根底下、草窝子里、朽木上,那些个潮乎乎的地方,都会在雨后冒出不计其数的蘑菇,最常见的是元蘑、榛蘑、猴头蘑、粗腿蘑、白花脸儿、黄罗伞、扫帚蘑、猪嘴蘑、黄油蘑、凤尾菇、鸡爪菇也不少,能吃的不能吃的,千奇百怪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如果头一天下了雨,屯子里的人们便跟赶集一样,一人背上一个皮兜子,夜里摸着黑出发,啪叽啪叽地踩着湿泥往林子里走,等太阳刚一露头,见着亮儿了,就开始采蘑菇。采回去铺在院子里,太阳一晒,藏在蘑菇里的小虫子就没了,配上尖椒、姜丝清炒,或者宰只小鸡炖上一大锅。吃不完的分门别类,晾干了可以存到过年。不仅人爱吃,就连深山老林里的狍子,都经常跑到树底下啃蘑菇。当地供销社也收购野生菌子,不过价格很低。二鼻子按张保庆说的,在山里收了一批野生菌子,他那边装车发货的同时,张保庆和白糖已经找好了收货的饭馆餐厅。尽管这一车菌子种类比较杂,可都是地道的山货,绝无掺假,价格也不贵,到货的当天就卖了个精光。

东北野生菌子味道鲜美,更有滋补养颜、提神轻体的奇效,一经推出备受欢迎,喝菌汤成了潮流,各个饭馆抢着订货,张保庆和白糖的货供不应求。哥儿俩白手起家,以为可以发财了,计划着多存点儿钱,自己买辆车运货。因为吃野生菌子必须得快,采到家搁上一夜,香味就会损失一半,有自己的车才可以保证运输速度。张保庆的老娘看儿子做生意赚了钱,也替他高兴,又开始给他张罗对象,碰上哪位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是一句话:“有合适的姑娘,给我们家保庆说说!”热心肠的人不少,所以家里头隔三岔五就催着张保庆去相亲。张保庆觉得见就见吧,万一碰上合适的呢?那天下午和相亲对象约在公园门口见面,张保庆到得早,离老远看见介绍人领着一个姑娘来了。刚看了一眼,张保庆就想跑,因为造型太要命了,长得跟白糖能有一比,一脸横丝肉把眼睛都挤没了,关键是不会打扮,穿了一条嫩绿的套裙,一双红色高跟鞋,背着个杏黄色的小皮包,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烫了一脑袋鸡窝一样的卷毛。碍于介绍人的面子,张保庆还是陪着姑娘进公园转了一圈。看得出来,人家姑娘对张保庆还是比较满意的,一直问这问那,叽叽喳喳没完没了。但是张保庆心思没在这儿,最后找了个借口逃之夭夭。张保庆的老娘责怪他:“找对象不能光看长相,最重要的是会过日子。”张保庆说:“这个事真不能赖我,就那位那个造型,您见了也不能同意。我看您也甭操心了,早生儿子早得济,早娶媳妇儿早受气,您儿子眼看要发财了,还怕找不着合适的对象吗?早晚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张保庆和白糖对野生菌的生意信心十足,把未来十年的经营战略都规划出来了,然而在做大生意的老板眼中,他们这无非是小打小闹。很快就有人看出其中的巨大利润,出高价到山里收购野生菌子,以高出正常收购价三倍的金额跟当地签订承包合同,一举垄断了全部货源,利用飞机运输,再把运回来的菌子,以收购价的十几二十倍出售,甚至开起了直营的野生菌大酒楼,里面装修得跟原始森林差不多,从酒楼经理到服务员,一人头上戴着一顶蘑菇帽。如此一来,二鼻子也收不到货了,张保庆和白糖的生意刚干了两个月,又莫名其妙地断了道儿,还完借款和运费,落到手上的没几个钱,只能继续倒腾烟标。常言说“行市不怕跌,买卖就怕歇”。他这个买卖停了没多久,却发现旧货市场上多了十几个卖老烟标的摊位。庙还是那座庙,神仙可是多了好几位,旧烟标的买卖也不好干了,典型的“扔了可惜,干着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