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剑网三王遗风(三十四)(第2/4页)
无论真心又或假意,他都不想再作理会。
战乱,怨气四起,阴阳两界,难免因此互有通无。
越近战乱之处,阴气越重,同样,来驱除邪物的道长们也就越多。
路上的方士、大师、道长们总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拯救苍生的语气,就如当初的慕容紫英那般,向身边经受战乱的百姓们宣扬着他们的道法,“此生执念深重的人,魂魄会徘徊世间不去,阴界之物就会借此来到人间。此中尤是怨气凝结的厉鬼,对人世危害极重,贫道乃是纯阳(蜀山)(蓬莱)弟子,正是为降伏这些孽障而来。”
常年隐没的方士道长,为了降妖除魔捉鬼,才现身于世间。
姜晨听到此言时,说不出心中是何种想法,好笑?厌倦?不耐?
或许都有。
除魔卫道,涤清邪恶。
想来……他们口中所言,该天诛地灭的,无非,便是像他这样的。
也不知是谁除谁了。
呵。
姜晨从前曾去过阴界几次,如今已没有亲眼再看看的想法。因而对途中遇到的游走的方士们,没有半分起兴。
马匹悠悠的走在路上。姜晨揉了揉眉心,缓了缓脑海中的嗡鸣,旧时记忆的片段闪现出来,又飞速的隐没下去。
他是去过阴界,有那么一次是为了寻觅原主的魂魄,将这因果计较一二。事实上是没有的,那阴森的地界有很多人的魂魄,却唯独没有他寄居的**的主人的。
是为什么?也许是他认可的天命所限,也许是已化荒魂。但后来,他也无心再去为别人不自然的消亡寻找一个答案了。
他只知道,如今生而活着的人,姓姜名晨,知道这一点,就已足够。
这一路而来,偶有不识相的魂魄,自然也被姜晨一把火同焦冥烧了。
他走的方向,正是成都。
之前认为夏子谦在长安,就去往长安。之后夏子谦领军抵抗南诏,落脚成都。姜晨又耽于天水,才没有立刻转道。
近些日子,在他稍有空闲之时,会试着联系起曾经对此世界的印象,只觉变化颇多。
想来这夏子谦,会是个特别的人物。
此人也许会与许多事有关。比如焦冥,比如,萧沙……
姜晨骑的马不是千里马,却也不慢。不过半日,小牙子全然被甩掉了。
世途流浪中,姜晨鲜少有喜欢的东西,同样,也鲜少有极端厌恶的东西。很不巧,这个孩子,却算得这第二类的鲜少之一。
至于他跟不上之后是死是活……
像他那样的人,没有姜晨,也绝不会死去。
或是换一个人来,定会为自己有能力去拯救和挽回一些弱者的性命而喜不自禁,不会对这孩子放任不管。但是姜晨,他只是认为,没有必要。
救羊的人站在羊的立场上,因为羊是他的财富。狼吃羊损害了放羊人的利益,人才为羊出头。倘使羊不产羊奶,不捋羊毛,那它对人而言,与狼的地位,就没有分别了。任生任死,人往往冷眼待之。
拯救苍生锄强扶弱啊……
无疑是个伟大的事业。
他从不否认这一点。大约,他也曾有过意气风发之心,但那些少年意气早已随姓名掩埋沉寂。一个逆天背道之徒,不被苍生的恶意折腾死已是大幸,何谈拯救。如此对立之下,即便心中曾有再多热血,也该被那些自以为是却如狂风暴雨席卷不停的尖锐刻薄的话语,兜头浇灭,反复之下,熄的一干二净。
活的愈久,看得世事愈多。才觉得少年热血,终究是凛凛风中池塘的水,瞬间的狂风过后,就连浪花也翻不起一层。
即便披着年轻的壳子,也改不了他的脑子里装了不该装的东西的事实。一人要一世平静何等困难,当这一世一世的混乱累积之时,生的平静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他只觉得心中凉风,从来都没有一刻停息。
世上有人挂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口号去做坏事,也有人打着惩恶扬善普渡世人的旗帜去做好事。
所谓好坏。
最初之时,他接着所有人眼中满身罪孽不可饶恕的躯体,心中也以为善良正义就是善良正义。即便他本人称不上善良正义,但也半分不想同邪魔二字沾边。他同正常的所有人一样,怨怼着躯体原主的不对,万分想要撇清那些莫名其妙来自意识和躯体两方不同的关系。且为此百般努力的解释,都无人相信。千年囚禁,接受那里弱肉强食的法则。后来想要肆意妄为,却还是被尘世牵绊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