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唐盛世41(第3/4页)
三月中,太子请英国公李勣坐镇天策府。
四月初,皇帝下旨,抽调京中十六卫精英,入天策府进修兵法武技。
三个月后,地方军府上书请命,意入天策府进修。帝允,每军府可出百名精英入天策府进修。
弘平二年正月,皇帝下诏,将天策府列为大唐官学之一。
将天策府纳入大唐官学中,是萧明晟的主意。
天策府他无疑是想要重立的,但如今京中十六卫的职能已经成熟,无论从哪里分出一块权力都可能被十六卫联手抵制,他又不想将天策府弄去地方做个普通军府,便从官学入手。
大唐如今的六学二馆并不涉及行军武学,如今大唐的将领,不是有家族底蕴渊源,便是自己从军营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系统学习过的极少。与其让天策府跟其他军府拼杀争权,不如退一步,让天策府成为各处军府精英成员进修的官学,以此奠定天策府的地位。
日后,天策府是继续官学,还是从中分出一只府兵的力量,超然于十六卫之上,还不是萧明晟说的算。
有什么比官学更容易发现人才的地方吗?
学员的日常表现与每月考核都归纳入册,即使人回到了地方军府,名册在萧明晟手上,还不是一道旨意就能够召回。
天策府除了培养精兵强将以外,萧明晟还请来了药王孙思邈,请他来培养军医。萧明晟在万花谷所学到的医术,他整理成册,以药王的名义放在医苑中,作为军医们的学习资料。
万花谷的未来医圣就这样被他弄进了天策府中,哪怕现在天策府的大统领是萧明晟自己,他都不免有些心虚。
让萧明晟骄傲又有些无奈的是,天策府的第一批学员中,肩负官职却跑来听课的贺兰敏之表现出众,不少被萧明晟请来充作教员的将领都说他有天赋胆识,是为帅为将的好苗子。
萧明晟能怎么办?
他只能尽全力为贺兰敏之安排好后方,看着他征战沙场,为大唐拓土开疆。
反正他是被父皇下了死命令,短时间里他是没机会上战场了。
***
弘平三年[公元670年]四月,吐蕃发兵,突袭大唐属国吐谷浑,却被早得到了消息的吐谷浑与大唐边防军打了个正着,未能如愿覆灭吐谷浑并攻陷安西四镇。大唐立即发檄文怒斥吐蕃的不义之举,发兵三十万,调来原本镇守辽东的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帅,鄯州都督来庆远与宁远将军贺兰敏之为副将,另有天策府军医十人和新药若干,反击吐蕃。
有天策府新药在,大唐将士虽然仍受吐蕃当地气候的影响,却不至于头痛恶心。保持原有九成的战斗力,在薛仁贵的率领下,一路高歌。
同年八月,吐蕃乞和,愿为屏藩。
唐军无视吐蕃示弱,继续攻打吐蕃,一路攻至昌都,遥望吐蕃产量大城波密。就在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决意全力出兵的时候,前方战线出现转折,大唐突然接受了吐蕃之前的乞和,决定和谈退兵。
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固然觊觎西域与中原沃土,却不愿损耗国力与大唐决一死战。仰仗吐蕃地理优势,吐蕃从不觉大唐耗得过他们。只这一次的战役出乎他们的意料,大唐将士在进入高原之后,并没有出现被他们受到神惩的病症,反而战力超群,打得吐蕃节节溃败。
此事一出,吐蕃国内便有声音,觉得这是吐蕃之前意图攻占吐谷浑的行为是错误的,惹怒了庇护他们的神明,这才撤去了对吐蕃军人的保护。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赞普芒松芒赞压下,但嘴上不再说不代表心中没有疑虑。
待到唐军屡屡大胜,这样的声音就越发压不住了。
虽然赞普芒松芒赞想着等大唐主力撤军后,过两年寻个由头再灭一个西域小国,以此为跳板再攻安西四镇,眼下不必跟大唐主力死磕,但他手底下的贵族将领臣民都不这样想,只觉得吐蕃要完。
不得已,赞普芒松芒赞决定加兵。
然而,兵马刚调动,大唐那边却突然答应了议和的事情,怎不令赞普惊讶。可既然大唐答应议和,再打下去反而可能加大损失,得不偿失。
思来想去,赞普芒松芒赞派人去议和。同时,他不忘派人查探,大唐那边是出了什么事情,之前还一副要跟吐蕃决一死战的架势,现在却要议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