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3页)

但这第一批考卷进来的少,考官们读着还比较新鲜,也能沉浸进文章用心细读。到后头千数考卷接连涌入,众考官一天批阅多至数十人,每人又有七篇三五百字的长文,文章所含之理相近,内容相差不远,除非有极惊艳者大家可拿来提神醒脑,凡庸之卷或取或落,便悉由天命了。

两位主考也不轻松,每天至少有三十份考卷送到他们主考厅内,他们只情低头批阅不断递进来的四书五经题,早忘了今夕何夕,直至第三场考卷递进帘内,才意识到中秋已过,这场秋试竟已结束了。

学子们都已散去,只留他们这些考官还要慢慢批阅考卷。

直到八月末,五房递上来的朱卷才终于批完。两位主考手中拿着可堪中试的卷子,比着弥封处印的座号向五房同考官要二试、三试的卷子。

“天字五号,洪字十三号……”

眼见着考官要对后两场的卷子,春秋房徐、卫两位考官才想起当日阅判第一份朱卷时的心情,连忙从二三场的卷子中寻出考号对应的一份,在递上考卷时向两位主考当面推荐:“这考生的卷子我等特地记着,他的首场文章实足为魁首之选,二三两场文章亦词气通达、典雅可观,望大人试品读之!”

作者有话要说:题目和评语参考自明代进士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