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4/5页)

最大的伯伯们名字都是按照季节起的,按照性格来说,四个伯伯性格最憨厚的是老二李国夏。

李国夏为人善良,性格比较温和,对他人关怀备至,为人处事很自然不会做作,总是给人展示以真实的一面,就是……性子有点急,容易情绪化。

所以,李梦雨前脚才和前面三个伯伯说过,暂时不要找对象,后脚李国夏就因为村里给他介绍大姑娘的感情干扰,性子有点急的想跟她说想娶媳妇。

还真是憨厚不做作啊!

依然是对着排行老十的三叔轻声说话,“锅里还有鸡蛋汤让四姐给你盛一碗。”

农家的孩子别看年岁小,因为肚里没油水,个个都是大肚汗,就连4岁的小娃娃喝一碗白米粥,再喝一碗鸡蛋汤,根本就不在话下。

一提起鸡蛋汤她年幼的三叔稚嫩的小脸全是高兴的快要蹦出来的表情,她三叔这一生也不容易,生下来的时候,她奶奶下地干活太累没奶,一口奶都吃不着,从小就是姐姐看着他。

长大了之后娶个媳妇也是一言难尽,生了三个孩子,二个女儿人品不差却总是需要他照应,生的儿子从小缺少教育没有工作到处乱混,完全是扒在他身上吸血,他一个人养活一大堆人何其辛苦。

“阿妈,我有话想对你说。”阿妈一直都不看过来,让李国夏的情绪有点焦急。

大哥和他都有了工作,家里也换了砖头准备盖起房子,娶媳妇应该也没问题了,李国夏心里觉得婶子说的很对,就算是屋子没建起来,先把亲事定下来,等他大哥结了婚,他就立刻成亲。

李梦雨不紧不慢的一一招呼几个孩子喝鸡蛋汤,家里十几岁的孩子很多,照顾弟弟妹妹非常的熟练又利索,盛汤很顺手,不需要她动手,都是她的孩子,要是全她一个人亲自上手细心照顾,她还不得活活累死。

“哦对了,我也有事情跟你们说。”李梦雨没等老二李国夏开口,一秒戏精上身,神色沧桑的看了一圈所有人的脸道:“阿妈之前去统计了一下家里的粮食,发现我们家最近天天吃三顿,粮食消耗的很快,所以,砖头的事情就算了吧,不要再换了。

“阿妈?”老大李国冬惊讶的看着他阿妈。

“阿妈!”老二李国夏憋了许久的话没说出来,立时被他阿妈的话一个当头棒给砸懵了。

阿妈阿妈,李梦雨心里不悦的默默吐槽,阿妈生了你们就活该做牛做马任你们骑来任你们打,想多了!

我不是你们亲妈不会惯着你们,这才有了工作吃上了饭,就耳根子软的想着给人家答复定亲事,当她这个阿妈之前说的话,都是假的啊!

李梦雨在心里冷呵,不就是觉得四弟太小,接不了工作,不拿她的话当回事嘛。

李国夏激动的站了起来,“阿妈不行啊,翠花嫂子说要把她妹子讲给我,没房子住哪啊?”

呵呵,李梦雨差点掩藏不住鄙视的眼神,看起来一脸的憨厚,胆子不小。

虽然陆陆续续用换了几家的砖头,但那几户人家都是拉走的时候数了砖数,盖大炉子炼/钢的时候,又毁坏了不少砖头,返还的时候,好砖不多了,碎砖不少,三家砖头凑在一起也才够盖一间小屋。

李梦雨就着计算过的砖头数,看向老大、老二说给他们听道:“你们换过来的砖头只能盖一间房,而且盖房子也需要找人来帮忙,都是村里人不说给工钱吧,至少要管顿中午饭吧,粮食从哪里来?”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儿子多了什么事都有,李梦雨现在成了她奶奶,独自养十二个孩子,压力不可谓不大,这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呢,就要急着往家添加人口,娶媳妇不要吃啊,粮食从哪来,不要说媳妇嫁过来自己能下地种田,自己吃自己。

现在是1960年5月,三年干旱要到1961年秋季结束,现在全国到处都缺粮,有钱都难买粮食,还有一年多呢,地里收不出粮食,下地也种不出来,自家的孩子还没喂好呢,就要去养别人,说不定别人还指着她家全家人的口粮想养活娘家人,李国夏要真靠自己的本事,她不说什么。

凭什么拿她冒着风险弄来的工作当自己娶妻的资本!

娶媳妇再急,不能等到干旱年代过了,再娶?

老实人平时好说话,一点性子急起来了,那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李梦雨刚来才十日的光景,不可能对她二伯有多深的了解,但她上一世是写的,脑洞偏大,许多没有发生了事都在脑子里上演了,尤其是她家不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