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3/6页)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东安君还有些懵,看样子,应当是有另一伙人袭击了这支意图挟持她的北军。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是敌是友?
他们能赢么?
她躲在车中飞快的思考着这些问题,厚重的车壁能够给她以保护。
恍惚中东安君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阿母——”
她猛地一颤,这是她女儿的声音!
恐惧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她猛地从车内跳了出去。
竟然真的看到了阿念。阿念从马上跳了下来,因为动作太急,趔趄了一下险些摔倒,但她顾不得许多,匆匆忙忙朝东安君跑了过来。
“阿母!”
与母亲阔别多日的阿念扑到了东安君怀中,放声大哭。虽然她并没有受什么伤,但这些天她所受的委屈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东安君一边安抚怀中的女儿,一边四下张望。她看见的是遍地的鲜血与死者,那支挟持她的北军已差不多悉数被清除,杀死他们的是……东安君看着眼前这支军队,思考了一会,“长信宫卫?”她认得他们的铠甲与武器。
长信宫卫现在应当受她长姊的差遣,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她的目光逡巡一圈,最后落在了一个年轻人脸上。他没有穿甲胄,但是拿着剑负着弓,看起来杀意凛凛。
可是他的目光却又是那样的柔和。
东安君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是在看着她,他靠着一棵树木,视线穿过众人,落在东安君的脸上,但他好像并不希望被东安君注意到他,所以他只是默默的注视,却并不上前。
“那是陛下。”阿念从母亲怀里抬起头来,悄悄告诉她。
原来这就是皇帝。东安君这四年来曾无数次听人提起过他,却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不,也许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
好像几年前,她来到洛阳接阿念回琅琊时,就曾见过这个孩子。那时他还是跟在褚谧君身边的一个宗室子。
对,几年前那次相遇,应该就是她和这个年轻人的初识了。
东安君定定神,上前朝他行礼,“拜见陛下。”
年轻的君王将她扶起,“东安君不必如此……叛军竟敢对您无礼,您可有伤着?”
东安君摇头,“敢问陛下,这是……”
常昀站在原地,与东安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用不疾不徐的嗓音将洛阳城内发生的事情悉数说给了她。
“原来是这样……”听后东安君一时也是百感交集。
她本以为是皇帝与相国之间的斗争,没想到竟是褚党内部的内讧。
东安君少年的时候,褚杨两家的关系还不错,杨氏依靠褚氏起家,长久以来都是忠诚而沉默的。
“太后眼下还在宫中,不知生死,相国亦下落不明。”常昀声音低哑,“我与二娘逃了出来,原是打算前往小平津关搬救兵。没想到却碰上这帮逆贼对您不利。”
“陛下打算怎么做?”东安君觉得自己与这皇帝的相处实在有些怪异,身为臣子,她对他恭敬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万人之上的君王在同她说话时,语气中却反倒带上了几分小心翼翼,这让东安君无意识间竟有了几分居高临下的姿态。
听说这位年轻的皇帝性格暴虐,为此她还在阿念动身前往洛阳时反复叮嘱女儿要小心。然而常昀却以谦和有礼的口吻回答道:“前往小平津关的北军大营。”
东安君扫视了眼地上倒伏的死尸,“陛下也看到了,北军已然叛变。”
“只是部分将领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常昀说:“想来大部分北军立场此时未明,否则来袭击东安君的也不至于只有这么些人。”
“话虽如此,可北军大营依旧危险。”
“朕是皇帝。”常昀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
“北军之中,向来没有尊敬皇帝的风气。”东安君反驳。她虽然不在洛阳,却也知道洛阳北军的意义,这是一支早在数十年前就被褚党彻底握在手中的军队。军中将士皆为四海各地募来的骁勇之士,由褚相任用提携,未曾蒙受君恩——几年前,成帝意图杀褚相,正是北军力挽狂澜,给了皇帝致命一击。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作为皇帝,我必需要竭尽我所能,复洛阳之安定。”他曾经十分厌恶皇帝这个身份,可既然现在他已经是大宣的君王,就得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常昀看了东安君一眼,接着又匆忙看向阿念,“东安君赶紧带着二娘离开吧。我原先没想过东安君会来的,但既然您已经到了这,那刚好可以保护二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