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5/6页)
褚亭坐在榻上,沉默不语。
时间在这时尤为珍贵,必须尽快想出一条生路。
对长信宫最为熟悉的是褚亭,直接掌握长信卫的人是褚亭,所有人都将希望押在了她的身上,但这些人中不包括常昀。
“我有一个计策。”他说。
这不是他与褚亭第一次并肩而战。数年之前,当先帝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也曾一同直面过血雨腥风。那时新阳公主生产,成帝借此机会意图除去褚家。常昀及时的前去给褚亭报信,而后褚亭带着他前去北军军营,夺取了那里的军权后反败为胜。
那时常昀还年少,只能跟随在褚亭身后,听她的差遣。
现在不一样了,他和褚亭坐在平等的位置,认真的告诉褚亭,“我有一计,望太后协助。”
褚亭抬眸看向他,“说说。”
常昀指了指自己,又点了点地图上的某个地方。
褚亭是何等聪明,一瞬便明白了常昀是什么意思。
“不可。”她说:“岂有让皇帝去冒险的道理?”她定定的看了常昀一会,“你从来就没有将自己当成过皇帝,这是你最可恶的一点。”
不顾自己身上所背负的重担以及身后之人的期待,他成为了皇帝后,也依旧恣意任性。他的人生虽被操控,但这条命是他自己的,从未改变过。
“太后错了。”常昀深吸口气,“我知道自己是皇帝,但正因为是皇帝,所以才有资格去冒这个险。”
“这样的冒险毫无必要。”
“对太后来说没有必要,对我来说却并非如此。”常昀语气柔软了些,“阿念,是我的妹妹。”
“亲妹妹又如何?”褚亭实在不能理解常昀的想法,“你和她才见过几次?有多少情分?那小丫头只当你是暴君昏君,敌视于你,你还愿意将她当妹妹?”
“阿念不仅是我的妹妹,也是……她的。”常昀说。
褚亭顿住。
“当年她那样疼爱阿念,若是有朝一日她回来,阿念却不在了,她会怎么想?太后您,又是否真的忍心看着您妹妹的女儿就这样死在您面前呢?”
褚亭数十年前已经对不起东安君一次了,这一次若是阿念死了,那么她和她的妹妹,也就再也没有和解的可能了。
**
洛阳戒严。
整个洛阳都被杨氏军队控制,城门封闭,道路戒严。
变故发生的实在太过突然,却又经过了精心的预谋。京军掌握在褚党之手,却又被褚相谨慎的分为几个部分,交给不同的人掌管。然而就在不久前,那些军队都因为各种缘故被调离洛阳城,因此杨氏骤然犯难时,城内竟没有谁可以抵抗他们。
褚相又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候落入了杨氏众人的手中,致使京中褚党群龙无首。朝中官僚大部分善于治国,却不知该如何戡乱,在仓皇之间,只能任人鱼肉。
才回到洛阳就遇上这样的事,褚谧君的那些属下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们也不是没有遇上过朝局变动之事。西域小国多如繁星,他们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国家臣弑君、子杀父——甚至为了利益,他们也曾主动挑起某国政变,扶持亲西赫兰势力的新王。
但大宣不一样。
大宣的帝都若是乱了,那么九州四海都可能陷入动荡之中,更何况大宣的相国还是褚谧君的外祖父,她不可能像往常那样置身事外。
暂时无法外出,褚谧君坐在房屋内,将一张白纸摊开在自己的面前。
有好几个部下情绪都有些焦躁,反复上前问她该去做什么,她没说话,只是朝他们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离开洛阳已经四年了,有些东西她需要慢慢的去回忆。
她提笔,凭着记忆完整的画出了洛阳地图。
“你们按照我指给你们的路径走,尽可能避开城内的金吾卫,然后找到这几个人——”她提笔,在纸上有写了几个人的名字、官爵以及所在地。
这些人都是杨氏家族中说得上话的人物。
= ̄ω ̄=棠芯= ̄ω ̄=最帅= ̄ω ̄=城城= ̄ω ̄=整理
杨氏中人的品行和才干她都是了解的,这个家族缺乏头脑足够聪明又目光长远的人,所以她的外祖父只愿驱使他们,却并不愿意重用他们。
更重要的缺憾是,杨氏族人大多贪婪。褚相早年出身贫贱,他那几个异母弟弟自然也不可能日子好过到哪去。当这几兄弟借着褚淮的权势而显达后,理所当然的沉醉到了富贵之中。他们并没有读过多少书,见识也不算广,也没有什么家国观和大是大非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