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第2/4页)

一群人挖地的挖地,垒土的垒土,伐木的伐木,赶紧赶慢的,等土窑做好,时间即将步入仲夏。

这个过程已经算快的了,因为大家对土窑一无所知,连个概念都没有,想象力什么的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只能靠方立安一个人统领指挥。

而且这段期间,族人们几乎没有时间打猎,或者说是佛系打猎,一切随缘。在林子里伐木采叶子的时候,碰上了就猎了,碰不上就算。反正山洞外面还养着羊,十天半个月杀上一只,够解馋了。

传统土窑的外观,远远望去像地里的坟包,顶上搭着厚厚的茅草,防止土窑受到雨水的侵袭。

造好后,方立安试着烧了两天,效果非常不错。

阳和族人们看着高高大大的土窑,心中激荡不已,也不知道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有土窑漂亮吗?比土窑结实吗?能像土窑一样烧火吗?冬天能有土窑这么暖和吗?

土窑真是太好了,还建什么砖瓦房,我们住土窑吧!

等宇和乔暗搓搓地跟他提出建议,方立安才发现部落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怎么说呢?

土窑不是不能住,但肯定是比不得砖瓦房的,再说砖坯已经打好了,马上就要进入烧砖环节,这时候停手岂不是半途而废?

所以方立安只能竭力动员大家,咱们在努力努力,坚持一段时间,到时候一定能住上干净、明亮、宽敞、温暖的砖瓦房。

好在这两年,他在大家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十分高大,颇具权威,族人们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妥协了。

再加上今夏的一场暴风雨把其中一个土窑的顶子给掀了,大家心里那点不情不愿立马消失得一干二净,干活又变得积极起来。

一定要住上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不会被大风刮掉顶子的那种!

考虑到砖头烧制的时间需要十数天之久,五个土窑都做的很大,一次性可以烧制将近100块砖。只是如此一来,五个土窑同时工作,对木柴的需求急剧上升。

每天伐木,砍柴,林子的发际线越来越高,方立安时常想,等人口繁衍的越来越多,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片林子被砍秃就成了迟早的事。

啧,没想到他方立安竟然成了破坏地球森林生态的第一人。

烧砖是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热,土窑里更热。为了防止中暑,大家轮番上阵,采取六班倒的制度,四小时左右一换。

因为烧砖的过程中火不能停,所以夜里也得有人值班。

于是,每天傍晚,男人们都会用荆棘把洞口围起来,女人和老人带着孩子留在洞里过夜,他们去土窑值班。

一方面,他们人多,另一方面,他们有火,并不担心有野兽攻击。要是真有那不长眼的撞上来,下场也逃不过给他们加餐。

第一批砖头烧制好,即将出窑,方立安在红砖和青砖之间犹豫了很久。

出窑前,红砖是风冷,青砖是水冷。

毫无疑问,风冷的过程比水冷要简单的多,但水冷的青砖性能更优,硬度、强度都远远高于风冷的红砖。

结实,密度高,不易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看后世那些从古代留存下来的房子就知道了,全是青砖。红砖风化的快,几十年后的墙面,有的用手都能抠动。

思来想去,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方立安决定采用水冷的方式出青砖。

累一点就累一点吧,反正已经累了九十九步,最后多累两步也无妨。

方立安算了算,按照每10天出500块砖的速度,中间还要重复和炼、制坯、阴干的过程,不间断出砖,一个季度撑死了出4500块。空出10天,算4000块。

盖房子,一平方需要64块砖,4000块砖是62.5平,等到来年秋天,总共能攒下312.5平的砖头。

盖一个10米长、10米宽的房子,大概需要200多平砖,多出来的刚好可以围着墙垒一圈炕。

算上盖房子的时间,抓抓紧,说不定明年冬天就可以住进去。

一想到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大房子,方立安就激动的不行,浑身充满了干劲。

——

秋风送爽,狗尾粟被果实累弯了腰,族人们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无他,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