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番外一(第2/3页)

罗敷怀疑地看了卫夫人一眼。对面眼神坚决,坚定地一点头。

她过去是何等身份,堂堂匈奴大阏氏,难道还奈何不了一个换牙小女孩?

“无妨。孩童争闹,原是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再正常不过。只怪犬子年纪都太小,身量不比那女孩子,吃亏才多,却也不能怪旁人。”

罗敷含笑,看她努力给卞小虎找理由。

她得寸进尺地问:“嗯,要是有个大些的孩子,或许能震慑一二?”

卫昭眼一亮:“谁呀?送过来我看看。”

旋即,卫昭的学堂收了第四个弟子。

罗敷难得的颇为腼腆,低头催促:“阿弟,拜过卫夫人。”

张览十分规矩地跪下磕头。

在卫昭看来,这一拜不太标准,不知是哪个村里的先生教出来的。

但这孩子十来岁年纪,头大身子小,看起来乖巧孱弱,不招人讨厌。她连忙扶起来,客套两句。

罗敷道:“妾的表弟,过去曾在私学里开蒙,但近两年未曾读书,也不知荒废多少。我才疏学浅,也教不得他。十九郎每日事情多……”

她脸一红,没说下去。卫昭露出明了的笑。

“是你不敢让他管孩子吧?”

就那个小王公子的德性,谁敢让他监管儿童。给他一只小白兔,他能调`教出一条小狼狗。给他开个百人学堂,回头全洛阳的房顶瓦片估计都保不住。

张览怕生,不敢说话,只任凭两位夫人安排。

罗敷的舅母张柴氏,自从跟甥女重逢,就陷入两难境地,每日在“阿秦居然富贵了要好好抱住这只金凤凰”和“这么没规矩的丫头居然发达了简直世道不公,不跟她断绝来往我意难平”之间徘徊好几遍,既拉不下脸来做小伏低,也舍不得硬气地转身而走。

更何况因着帮她说了两句话,拿了一百两金子,一跃而成为邯郸百姓中数一数二的土豪,由土豪又升格为地主——冀州人丁衰败,无主田亩甚多。朝廷趁机重新分配了土地,鼓励百姓耕作定居。极贱的价格便可换得膏腴两天——当然,每户能买的土地有限制,不许囤积兼并。

从此她不必劳作,靠收租就能丰衣足食,不愁后半辈子养老。

张柴氏觉得这些多少都还是拜阿秦所赐。虽说外甥女报答养恩,天经地义,但这“反哺”也确实超乎寻常,让她多少咂摸出点惶恐之情来。

若张柴氏有文化,此时已写出几十首纠结感怀的辞赋了。

最后还是儿子给了她当头棒喝。小张览在村头看告示,看到一半发愁:“阿母,这个字我学过的,现在忘了。”

张柴氏蓦然想起,过去有个“神算”公子预言过,懒蛋只要读书,日后必成大器。

这下老脸不顾,提了酒肉猪头拜访罗敷,腆着笑脸好话说尽,说知道她人脉广阔,让她给阿弟找个当世大儒做先生,好好培养帮衬。

罗敷不计旧嫌,当即拍胸脯:“舅母不来,我原也打算这几日派人去邯郸问候的。阿弟学业不能荒。我心中已有数了。让他留在洛阳,我来照顾便是。”

张柴氏十分高兴,得陇望蜀地要求:“阿秦再帮忙寻觅着,赶紧再给懒蛋定一个世家大族的亲?你阿弟沾你的光,眼下怎么也算是门阀,最好给他找个年纪大些的女郎,嫁妆多,家里离得近,要孝顺……”

罗敷礼貌笑:“这个我做不得主。等阿弟大些再说不迟。”

张柴氏笑脸消失,心中的天平迅速倾斜,腹诽这丫头忘本。

你都是当朝皇帝的儿媳了,进宫甜言蜜语一说合,还不给懒蛋说个公主下来?

但这话不敢说,也不能拿她怎么样。不甘心地瞅了一眼自己带去的猪头酒肉,迅速告辞。

于是罗敷把张览带来洛阳,拜在了她认识的最博学的夫人门下,训导两句,让他去熟悉环境。

后门口探进来一个小脑袋。卞小虎神色凝重,寻思怎么给这麻杆似的新“同窗”来个下马威。

张览怯生生跟着仆从引导,刚往外走两步,一团黑影如旋风般撞出来,手上推,脚下绊,用力把他朝台阶下面一推!

几个离得近的杂役齐齐惊叫。

张览也猝不及防,踉跄好几步,跌跌撞撞地站稳了,居然没跌。

毕竟比卞小虎高出两个头,又是乡野村庄里长大的,也曾上树摘果、下地收粟、偶尔给人帮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