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日常(1)(第6/7页)
段青恩坐在,开始慢条斯理的喝清粥。
只是到底也没有吃那半个鸡蛋,而是妥善的藏在了床铺里面。
等到他吃完饭,段奶奶又进来把碗筷收拾了出去。
不让他在外面吃饭一是怕外面风大吹到了他,二是担心段青恩传染到了另外的三个孩子。
毕竟穷人家太怕生病了,最好的省钱方法就是不生病。
段青恩也没出去,就在屋里缓慢走动着。
其实这个身体也没有家里人想的那么虚,只是因为早产,他父亲身子不太好,之前看过大夫,说是子嗣比较艰难,段母能怀上他对于夫妻两个来说简直是奇迹,做好了这辈子只有他一个独苗苗的准备后,对着唯一的儿子自然是百般小心千般呵护,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原主三岁之前,去到哪里都是被母亲放在有盖子的大菜篓子里背着,干活的时候就把他放在树荫下,生怕他哪里不舒服。
本来就早产,又被父母这么娇惯着不让运动,偏偏农家穷,也没本事让他吃好喝好,这才显得他身子虚弱。
其实如果他从小就像是村里其他孩子那样四处疯跑养着,身体也未必像是现在这样。
段家屋子倒是不小,虽然都挺破旧的,但也不像是村里其他人家一样,一家子住在一个屋子里,据说这房子是当初段爷爷年轻时在城里给人家盖房子,每次人家请他去,他都要求说要一些砖头,然后又把得来的砖头一点一点的拉回来。
就这么攒了几年,这才开始盖房子。
就是因为这个大的可以不用一家子挤在一间房的房子,段家的四个儿子才都不愁媳妇。
这也是段爷爷的远见了,他自己辛苦几年,却能让底下的儿子孙子们都能松坦一些。
就像是段青恩,如果不是他作为一个农家子连日后去地里种地都不行的话,段奶奶也不会发愁的去给他领个童养媳回来,这里面要说没有段爷爷这个一家之主的示意,肯定是不可能的。
扯回正题,因为段爷爷的辛苦付出,段家人都住的还算是松,至少小辈们都能有自己的屋子,也不会发生那种父母在这边辛苦造人,孩子在旁边睡大觉的尴尬情况。
而段青恩因为是和李宝君是未婚夫妻关系,李宝君又是童养媳,于是她和段青恩睡一个屋,段家不是没有空余的屋子让她来住,只是刻意这么做。
当然,都是小孩子,肯定什么也不能干的,只是这也是段家爷奶的远见了,即使乡下人不计较什么,但女孩从小跟着男孩一起睡,以后就必须是非段青恩不嫁了。
这也是为了防止以后李宝君长大之后翅膀硬了不认这门婚事,在原剧情中,这也成了原主拒绝女主的原因。
毕竟如果他不娶李宝君,李宝君要么终生不能嫁人,要么嫁给一个不嫌弃她从小跟着没有血缘关系的男孩睡一个屋的丈夫。
毕竟就算是他们二人心里都清楚他们清清白白,都是各睡各的,但在外人看来,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是板上钉钉以后要成婚的,难免不会做些什么。
但能连这都不嫌弃的,条件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老鳏夫,当时李宝君才十几岁,如花一般的年纪,原主怎么可能愿意看她落到个那样的下场。
在李宝君还没有回来的时候,段青恩就在屋里来来回回的缓慢走动着,他身子还虚,但也没虚到走不了路的地步,这么来回走了两步,额上虽然出了些许细细密密的汗,但精神却要比刚醒来的时候要好些。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李宝君回来了。
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在村里也算是能做活的了,又不是自己亲生的,段家也没人关注她为什么割猪草割了这么长时间,因为也能让她得以顺顺利利将猪草放下,把用竹筒装着的泥鳅带回屋里。
身上还能看出水渍,脸上也满是汗水的小萝莉一进屋,就把藏在怀里的一竹筒泥鳅拿了出来,满眼亮晶晶的递给了段青恩。
“相公你看这些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抓。”
“够了。”
李宝君之前怕这些泥鳅死了,还往里面放了水,虽然一路回来水也洒的差不多,但这一竹筒的泥鳅倒还算是鲜活。
段青恩直接拿了洗脸的木盆,让李宝君把泥鳅倒在里面,“先让他们吐吐泥,明天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