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争斗订单(第3/4页)

虽然说比领头羊的TMS高达1100万片晶圆加工能力还有差距,但是比起原来的业界第二名480万片晶圆加工能力来说已经超出了不少。

突破了32nm制程后,张如金为内地的中鑫国际引进45nm制程工艺月产能设计是起步15万片12寸晶圆产线。

除此之外,在晶圆原材料生产上中鑫国际也开始进行布局。

张如金为内地中鑫国际准备筹建一个大型的12寸晶圆生产厂,一期设计产量是月产30万片,未来二期设计产量将是50万片以上,这个产能使得中鑫国际足以满足自己代工产品大部分的晶圆需求。

在这种关键性的半导体原材料方面,柳若依的原则是一定要有备选方案,宁可费用高一点也不要成为瓶颈。

投入这块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去布局,钱不够就启动融资,迄今为止,中鑫国际内地和香江俩个公司先后已经融资超过了400亿美元之多。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柳若依旗下的投资机构融出,这样使得中鑫国际的股权现在基本上也集中到了柳若依手里。

尽管现在还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但是从账面上,去年快马加鞭提升的产能已经贡献了将近6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除掉大规模的资本金开支,账面盈利算是已经实现了,当然加上大额资本支出,中鑫国际还是没法实现自主盈利发展。

今年的营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要超过80亿美元,虽然离竞争对手预估超百亿美元以上还有些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已经开始急剧缩小。

此消彼长下,原本的第二名UMC就日子难过了,在这场代工的超级大赛中,UM已经无力在先进制程方面进行大规模备战。

以他们现在的480万片晶圆年加工能力,绝大部分都是65nm制程工艺以上的,现在建设一条45nm制程产线都限定到5万片月产能上,实在是资本金吃紧,他们融资可就没有柳若依这么好拿到钱了。

原本千年老二变成第三,业界地位的下降更是在投资人眼里慢慢失去了吸引力。

如果不是受岛内政策的限制,张如金都要铁心将联电收拢过来,以UM现在孱弱的股市表现,单单从商业方面来说张如金很轻易就可以收购过来。

现在的UM连中鑫国际一条新的32nm制程工艺产线的价钱都可以买下来。

可惜岛内绝不会让这种打脸的事情发生。UM同存储器代工商这种散兵游勇们不一样,这是岛内同TMS并列的核心企业。

中鑫国际可是挂着中字头的,不管是不是现在股权已经分散到离岸投资公司手里,传说落在了香江那个金融女王手上。

只要这个企业的根基在内地,打着内地的旗号,岛内就绝不会让它收购UM,连TMS几番试探都不行,中鑫国际就更没有这个可能性了。

柳若依就算通过第三方买下来,也不可能同实现同中鑫国际的合并。

所以张如金对于UM也就没有多少留念,直接准备发动产能大战,通过市场方式让UM三振出局,说不定还可以接收到一部分UM的客户。

尽管这些客户可能会大部分便宜了竞争对手。

不过在集中化过程中,中鑫国际也不会手软,毕竟现在大部分产能放到内地,在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这些方面竞争对手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梦工厂那边的土地基本上是白送,连厂房都是当地高新区建设好,3年免房租,5年内房租半价的方式给梦工厂。

新建的15万片晶圆产能的厂房和土地基本上也是这个待遇,尽管离市区有点远,不过承诺一定会开通一条公交路线方便来往。

这个政策可就是竞争对手拍马都赶不上,为了在这个行业突出重围,现在的大好局势内地眼睛又不瞎。

45nm制程工艺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别的不说,就是去年彻底开源出来SPARCT2,45nm制程工艺虽然比起32nm制程工艺要差一些,但是也比原始设计的65nm制程工艺强了太多。

这颗处理器的效能如何,从内地各大主力计算机研发机构现在暗中大打出手在争抢主导权就清楚了。

江南所和西南所合流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声音,这里面蕴藏的价值之大,并不是只有李世杰和赵孟国俩个人看得到。

所以真正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量产的神威SPARC服务器在西南和江南打开了市场,但是除此之外的地方市场上步步难行,即便是本土力量薄弱的岭南市场,神威的销售都遇到竞争对手贴身紧逼式待遇,在价格上被针对性封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