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皇后之十九(第3/5页)
昭明帝对张尚书的感情,比唐相只深不浅的。
昭明帝亲去探视,张尚书府不似唐相府气派,但府内景致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昭明帝并无欣赏的心情,谴去内侍,与张尚书密谈许久。
至于谈了什么,无人能知。
张尚书过逝后,昭明帝亲赐谥号文诚,身后一应待遇皆如唐相。
两位大员先后离逝,让朝中的气氛有些低迷的同时也伴随多少波涛暗涌。首当其冲便是首辅之位,唐相已去,首辅当谁?还有,张尚书留下的吏部尚书之位,亦是六部之首的重要位子。
这是上层大员的争夺,还有不知多少中低品官员们相中了唐张两家辞官守孝后留下的各种好缺。
昭明帝与谢皇后商量,“内阁之中,唐相一去,论资历当以韦学士为首,可他未曾于六部任职,我总有些不放心。”
“别说陛下不放心,我也不放心呢。”谢皇后道,“搞了一辈子学问的人,突然让他做首辅,并不是抬举韦学士,一旦他不能当此重任,既误国事,也是害了他呢。我看,韦学士不是个糊涂人,陛下与他说说看,他当能明白。”
昭明帝也有此意,只是,他为难的还在后头,道,“韦学士之后,便是九江与薛尚书,他二人,九江与咱们认识的早些,进阁则是薛尚书早些,都是我的心腹股肱之臣,可提谁不提谁,真是各有各的好处。”
谢皇后道,“陛下也不必为难,一人为首辅,一人为吏部尚书。首辅自是百官之首,但吏部尚书称天官,为六部之首,一样是国之重臣。”
昭明帝便以薛尚书升任首辅,以李九江平迁吏部尚书,虽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同等官阶,但就像谢皇后说的,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之重要,不言而喻。不然,当年昭明帝不会以第一心腹张长史为吏部尚书了。
安置了薛相与李九江,朝中立刻空出两个绝世好缺,一为薛相升职后留下的刑部尚书,另一为李九江留下的户部尚书。昭明帝命礼部尚书贺菩转户部尚书,留下的礼部尚书之位由翰林掌院韦学士接手。将韦学士提至六部实缺,也是对韦学士资历最深却因未任实职而失首辅之位的补偿了。而刑部尚书一职,则由工部尚书邱山接任,邱山的工部尚书之位由左都御史谢柏接掌。昭明帝对谢柏一直印象不错,但谢老尚书当年执掌刑部几十年,昭明帝不能再让谢家人继续掌刑部了,故而,令谢柏任工部尚书。剩下的左都御史与翰林掌院学士之位,掌院学士一位,昭明帝提了国子监祭酒葛祭酒,左都御史提了御史台右都御史钟御史。
待这一通调度折腾完,就到了过年的时候,今年朝中死了两位大员,昭明帝心情不大好,并未去汤泉宫。待祭过天地祖宗社稷太庙,就到了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日子。
昭明九年的春天来得有些晚,过了正月十五,别的年头这时候天气已将回暖,这一年却是降了一场鹅毛大雪,昭明帝就有些担心帝都近郊的农人收成。待直隶巡抚递来折子,说直隶未曾下此大雪,昭明帝方放下心来,想着,即便近郊农人受灾,地方有限,介时也好救助。
好容易待雪化尽了,帝都城便有不好的消息到处传播,说的是六皇子生母恭昭容年轻时曾嫁过人生过子,实在不堪为皇子生母。
谢莫如知道此事后,什么都没说。
六皇子倒也稳得住,苏氏就见天的带着两位侧妃两个儿子过来谢皇后这里服侍。不过,谢皇后六个儿媳,除了苏氏住宫里便宜,其他五个儿媳也是无雨无阻的带着还未入学的孩子进宫服侍婆婆,故此,谢皇后这里热闹的紧。
流言则愈演愈烈。
连永福长公主到闺女家看望闺女时都颇有些兴灾乐祸,一面嗑着玫瑰味儿的瓜子,一面道,“真没想到,那位凌昭容是这样的出身。可惜六皇子,这样算来,哪位皇子都比他出身要好。”
吴珍忙道,“母亲这话,万不可在外说去。”
永福长公主道,“我又不傻,我也就跟你说说罢了。你同女婿说一声,也别忒傻实诚了,说来,女婿可是陛下长子。”
吴珍低声道,“我看,父皇母后的心,还是嘱意六皇子。别个不说,我们大婚后就分府出来了,唯六皇子养在宫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