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五颜六色胡同学(第3/6页)

小福子租了马车,两人去岁去过胡家一次,虽隔了半年,也还记得一些胡家诸人。胡太太依旧是个和气人,胡二奶奶话很少,胡三奶奶欢快喜谈笑,胡家姑妈眼中带着打量,还有胡家四位姑娘和胡家表姑娘依旧亲热,仿佛她们本就是十分亲密的朋友一般。

胡三奶奶笑,“早就想着子衿呢,你在家里都在忙什么,也不见你出来。”

胡太太则唤了三姑娘近前说话儿,胡姑妈先道,“听说蒋姑娘在绣坊做事,今日她们姐妹冒昧相邀,没耽搁蒋姑娘的差使吧。”

三姑娘淡淡道,“绣坊里请了假。”

胡姑妈笑,“要是害蒋姑娘被扣工钱,可是她们姐妹的过错了。”

三姑娘看向胡姑妈,依旧淡淡地,“徐太太说笑了。”胡姑妈婆家姓徐。

胡太太嗔,“阿平,你这是哪里的话。你活这么大,我也没见你挣一文钱,蒋姑娘小小年纪,既识得字,又会算账,十分厉害。”胡太太说的恳切,笑着握住三姑娘的手,“我年岁大了,就想找你们年轻的小姑娘来说说话儿。绣坊的事还忙吗?”

三姑娘笑,“做熟了是一样的。”

“那就好。”胡太太笑着瞅向三姑娘身上的衣衫,笑问,“这衣裳是你自己做的,可是好针线。”

三姑娘坦然道,“原是姑妈小时候穿过的,我改了改,叫您见笑了。”

“一看就是个会过日子的。”胡太太倒不是看三姑娘会改衣裳满意,她是满意三姑娘的坦然,不是那等畏畏缩缩的性子,胡太太道,“我们祖上是自文襄公起家,那时一样是贫寒之家,文襄公少时,还去芙蓉山上采药卖钱呢。虽如今日子好过些,也时时不敢忘先祖之德。”

接着胡太太又问了些三姑娘日常的事,中午还留了饭,胡太太笑,“我听说子衿长于厨艺,你们的口味儿定是高的,也尝尝我家的菜如何。”

何子衿笑,“我那不过是在家闹着玩儿罢了。”

胡三奶奶笑,“你这话就忒谦了,我可是听说芙蓉楼掌柜都想买你烤鸭的方子,你倒是婉拒了,这是为啥?”

何子衿拿出的是统一理由,笑,“要说我不想挣那钱,那是假话。只是这烤鸭不同别个,要寻了合适的鸭子才能烤制。您家大掌柜是看得起我这小打小闹,只是他尚未尝过好赖,我贸贸然应下,怕是要坑了您家掌柜的呢。”

胡太太笑,“凭你这句话,他就挨不了坑。”

胡家倒没那些吃饭叫媳妇站着服侍的规矩,不过胡二奶奶捧回箸,胡三奶奶布回菜,便可坐下一道用饭了。胡家是开饭庄的人家,这菜色自是不错的。

用过饭,又说了会儿话,两姐妹便告辞了。

胡太太也让两个儿媳妇与孙女们去歇息了,胡姑妈却是没走,她问,“娘,难不成你真叫阿文娶这么个破落户?”

“闭嘴!蒋姑娘不过是贫寒些,正经读书识字的姑娘,哪里就破落了?”胡太太也不知自己怎么养出这么个没见识没心肠的闺女来。她年轻时随着丈夫宦游各地,也见识过不少大事小情,情知这世上虽讲究门第出身,可门第出身也代表不了一切。

胡姑妈将嘴一撇,“哪个大户人家的姑娘会抛头露面的去做活计,更不必说给绣坊做账房,平日里什么人不见。您要真给阿文说这位蒋姑娘,还不如舅舅家的阿燕呢。”

胡太太道,“阿文的事有我与你父亲,很不必你做主。你也少说这些讨人嫌的话,安生的过日子吧。”

胡姑妈将帕子一甩,拧身走了。

晚间,胡太太与丈夫说起三姑娘,评价很公允,道,“倒是个大方的姑娘,说话很清楚,看着是个明白人,性子刚强些。”三姑娘一称她那傻闺女为徐太太,胡太太就知这位姑娘可是个有脾气的人。

胡老爷道,“要是瞧着品性还成,我去问一问何家的意思。”主要是胡文天天用一幅期待的小眼神儿对着他老人家,饶是胡老爷这辈子见过些风浪,也有些难以消受。孙子这么每日眼巴巴的,热炭团一样的心,胡老爷也不是那不通情理的,既是孙子自己选的,以后过起日子也怪不得人。再者,这个孙子是有主见的,偏生胡文念书上没什么天分,胡老爷琢磨着,给他娶个会过日子的媳妇,以后打理家族庶务,日子也能过得。这位蒋姑娘,好歹做过账房,起码会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