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4/6页)

赵长卿道,“不知李家老太太做了何等天怒人怨之事,以至于永安侯夫人决绝至此哪。”

“这 事儿也不是秘密,就是永安侯府大姑娘的亲事,大姑娘到了说亲的年纪,这可是侯府嫡出长女,结果李家老太太不知怎么的,硬要孙女嫁给娘家侄孙,帮衬娘家。” 红儿啧啧两声,“此等奇葩之人,世所罕见。她那娘家早破落了的,李大姑娘堂堂侯府嫡长女,哪怕不嫁公门侯府,也得是世宦书香,才不辱没了出身。李老太太只 想着娘家要帮衬,哪里还会为李大姑娘考虑,听说竟悄悄的偷了李大姑娘的庚帖。永安侯夫人知道这事当场气死过去,醒来后召集家丁,先绑了那位侄孙少爷断了两 条腿,接着就把李老太太李老太爷撵了出去,连同李二老爷李三老爷,不走也给打出去。接着永安侯夫人带着李大姑娘回了娘家,就要去敲登闻鼓,还是宁安侯夫人 闻信儿去拦住了。不然,还不知闹到何等天地。现今,整个帝都府都知道这事了。”

赵长卿唏嘘不已,“多行不义必自毙。天下间有这等可恶的老婆娘,也不能怪永安侯夫人。她是做母亲的人,只要是稍有良知的母亲,也不能坐视女儿被胡乱嫁掉。”

红儿道,“谁说不是呢。”

赵长卿只是唏嘘感叹罢了,此际,夏家已是一团乱麻。

宁 安侯夫人真不愿出这个头,只是宁安侯府与永安侯府祖上原是一家,尽管分了宗,较别家也亲近些。她不好坐视永安侯府出大乱子,好说歹说拦住了永安侯夫人夏 氏,夏氏哭成个泪人儿,道,“这些年,过得这个日子,我纵使不说,嫂子定也听人说过。我也活够了,只是,就算死,也咽不下这口气!”

宁安侯夫人出身非夏氏可比,她出身武安侯府,宋皇后就生母是永安侯夫人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就是宋皇后见了她,也得叫声姨妈的。永安侯夫人平日里就看不惯李老太太的作派,劝夏氏道,“你这是何苦,就是看着孩子的面儿,你也得想开些。”

夏恭人心里亦是气得了不得,又心疼闺女,拭泪道,“你嫂子说的是正理,你有委屈,只管跟我说。你是没娘家,还是没嘴巴,你只是不说,白受了这些气,你是割我的心肝儿呢。”

夏家几位奶奶也在旁解劝,直待永安侯过来,宁安侯夫人方告辞。

夏恭人根本没让永安侯见闺女,直接命人将永安侯请到外厅说话。夏恭人打发了儿媳妇,看着永安侯,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永安侯道,“姑妈,表妹不在么?”

夏恭人冷冷道,“若侯爷未过继前,叫我一声姑妈,我是敢应的。如今这样称呼,未免不妥。侯爷愿意,叫我一声岳母。若不愿,喊我一声夏太太是一样的。“

永安侯也头疼的很,“岳母,我来接她回家。”

“回家?回哪个家?回去给我那大嫂做小低伏,天天立规矩么?”夏恭人道,“我这话,不大中听。但,外头人,都这样说。侯爷位高权重,不见得有人敢跟侯爷说,我胆子还大些,就同侯爷学一学吧。”

“侯 爷若真留恋生身父母,往朝中递上一本,辞了这侯爵,回本家尽孝,做大孝子,这才是人子之道。且光明正大,人人敬服。我把闺女嫁给你,也嫁得心服口服!介 时,她做媳妇的就当在婆婆面前立规矩,她敢不立,我拿大棍子敲死她!到那会儿,侯爷叫我一声姑妈,我也敢应!”夏恭人冷声道,“若舍不得爵位,我不能看着 闺女去给八竿子搭不着的舅母面前立规矩,我也不能看着外孙女被什么不知所畏的舅祖母害了终身!”

“侯爷,二十年了,我这闺女,不 敢说百里挑一,可该忍的她忍了,该做的她做了,不该她做的她也做了。她给你生了三子一女,你做人不能太过。”夏恭人道,“我话撂在这儿,侯爷想接她回去, 先将侯府那一摊子料理清楚。将那些来投靠的族亲,料理明白,她再回去。若侯爷还跟那些八竿子搭不着的亲,你不必来了,和离书拿来,给我闺女一个痛快。她有 娘家,冻不死她也饿不死她,起码在娘家不受那些窝囊气!我也舍不得她去受那些窝囊气!”

永安侯道,“我就是想跟华姐儿她娘商量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