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喜事临门(第4/5页)

“什么叫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你上次帮我们做的分析,直接帮我们的课题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更别提这次!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个项目非常重要!

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你这次又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好。这样,今天晚上我略备薄酒……”

“咳咳……”

终于找到机会的刘浩,干咳了两声,然后连忙提醒了句:“那个……老板,乔喻还没成年,不能喝酒的。”

张左琳瞪了刘浩一眼,说道:“我不知道吗?话是这么说,你不知道等会多点几瓶果汁?你去让他人都准备下,实验室留下一个人守着,其他人都赶紧收拾好,一起先去吃饭。”

乔喻脸上挂着礼貌的笑容,看着老师训学生的这一幕,感觉很亲切。

刘浩去隔壁实验室通知这个好消息了。

张左琳则看向乔喻问道:“我刚刚听刘浩电话里说你这次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找到的规律?能问问是什么方法吗?”

他是真好奇这个问题,当然,只要是搞化学的,要进实验室的,估计换了谁都会好奇。

乔喻腼腆的笑了笑,笑着答了句:“简单来说就是模态分析法。把数据映射到模态空间里做一些简单的映射。”

说完,又反问道:“对了,张教授,听刘师兄说你们这个只能材料的课题跟怀柔化学研究所的另一个团队还存在竞争关系?”

张左琳点了点头,说道:“嗯,怀柔所的马教授觉得他们的方法更实用。而且他在嵌段共聚物方面的确有些研究。”

乔喻好奇的问道:“马教授?我刚刚看了篇文献,就是讲嵌段共聚物的,一作叫马博涛不过是双旦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的。”

张左琳笑了,答道:“对,那就是他的文章。以前是在双旦大学,去年才刚调到京城这边的。”

乔喻点了点头,这就难怪了,原来是同一个人。

“那个……张教授,您跟马教授很熟吗?您看,能不能介绍我认识一下?”

张左琳微微一怔,然后笑了,问道:“怎么?你还想试试那套新方法能不能用在他们的那边?”

乔喻大大方方的点了点头。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虽然两边是竞争对手但既然他想做这件事,不如直接跟张教授说。

“这样,干脆约他来一起吃顿饭吧,不过他要是没时间的话,就下次。”

说完,张左琳爽快的从兜里拿出了手机。

……

距离燕北大学大概三十多公里外的华夏科学院怀柔化学研究所,“温响型智能记忆凝胶”课题组正在召开阶段性会议。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地方除了充满各种巧合之外,更在于很多物理规律,也在生活中见效。

比如微观层面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可以用来形容个体的思维模式。总有人看着挺正常的,突然因为某件事炸了……

同样力的相互作用,也能用来形容两个课题组之间的竞争。

当刘浩带领的课题组感觉到对方的压力时,其实怀柔所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员跟学生们同样能感觉到对方带来的压力。

没办法,燕北大学的化学院在科研领域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光是一个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所有化学二级学科均为重点学科,就已经说明了实力。

科研方面不止有多个重点实验室,还有一个高水平的分析测试中心做支撑,再加上项目前期进度很快,给研究所这边带来的压力同样很大。

乔喻判断的没错,虽然前期攻克了两个技术难关,但现在实验室同样面对很多问题。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效响应跟稳定记忆功能之间存在矛盾。或者说这是热力学跟动力学之间的平衡很难掌握。

另外实验室培养出凝胶用不了几次循环,记忆性能就开始快速衰减,同时断裂强度恢复效率也开始减弱。

至于响应温度经常偏离设计值,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后机械应力下失稳这些都还属于小问题了。

说实话,大家的压力都差不多的。毕竟实验室结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批量工业生产跟工艺放大的方向。

此时课题组负责人马博涛也正在做着总结:“……针对最新批次的样品,在温度循环过程中,记忆性能衰退的问题,初步观测原因是温度变化导致的相分离-聚合循环会破坏了凝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