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弗兰克教授,你愿意当审稿人吗?(第4/8页)
我的学生提出这个命题的时候,两人都在华夏,并都受邀来参加了一次关于这个命题的研讨会,当时就是乔喻主讲。甚至几何约束不变量的提出,都是张树文教授在那次研讨会上亲自对乔喻提出的要求。”
听到这番话,洛特·杜根心里大概有了自己的判断。
好吧,一个学生能让一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导师,搭上经营多年的一切去做学术担保,如果这个学生不是数学家的亲儿子或者孙子,就已经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洛特·杜根甚至根本没有往侵占他人成果这方面想。
毕竟这样的成果,不论许诺什么好处,原作者都不可能让出去的。
“好吧,我很高兴听到这个回答,我会亲自担任这篇论文的编辑,并为这篇论文去寻找合适的审稿人。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见见你这个学生。恭喜你,田教授,能找到这样的学生。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真的不太相信有人能在十六岁就读懂舒尔茨的论文,并能将他的数学方法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研究,这听起来像科幻故事。”
“谢谢,杜根教授。事实上他的确很不一般,而且已经带给了我许多惊喜。也感谢你能亲自为他找合适的审稿人。对了,我也相信你能理解我的担忧,所以论文已经发布在了ArXiv上。当然我们暂时并没有进行任何宣传。”
“好吧,我能理解。不过……算了,那么只能是单盲评审了。不过无所谓,因为我相信你的学生并不是一位知名人物,应该还没什么人听说过他的名字,只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篇论文,对吗?”
“你又错了,杜根教授,实际上这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二篇论文。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了Journal of Number Theory上,他十五岁就总结出了一类三次丢番图方程的求解方法。”
“这……好吧,我对你的学生更感兴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也许可以让他来普林斯顿做交流。”
“当然,不过他还太小了。也许两、三年后吧?”
“一言为定,好了,不耽误你休息了,田教授,很高兴能跟你聊这么多,再见。”
“再见。”
……
挂了电话,洛特·杜根思考了片刻,然后拿出手机打了张树文的电话。
不得不说,田言真的介绍,让他对乔喻更加好奇起来,他很想当面跟见过乔喻的张树文聊聊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天才。
电话很快接通。
“喂,张教授,你现在有空吗?”
“暂时没有,现在是我的办公室答疑时间,还有二十五分钟结束。”
这的确是没空,办公室答疑也就是Office Hour。这是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教授们每周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个时间段,教授需要一直呆在办公室里,等待学生主动找上门就学术问题、课程内容、研究方法甚至人生方向……等等任何东西跟教授进入探讨跟交流。
教授忙不过来,让助教去代替自己上课是常有的事情,学校也允许助教承担部分授课任务,尤其是讨论课跟辅导课。
但Office Hour教授必须亲自待在办公室里,否则肯定会被学生投诉。
毕竟普林斯顿是私立大学,而且学费昂贵,如果学生觉得教授没有按照规定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帮助,肯定会不太满意。
“好吧,那么不如一起共进午餐?”
“嗯,好的,不过有什么事吗?”
“我想跟你讨论一个人,应该说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华夏数学新星。”
“你是说乔喻?你怎么会知道他的?”
“哈哈,看来我们达成共识了,午餐的时候再说吧。就在Laurea怎样?很久没吃意大利菜了。”“好的,杜根院长。”
挂了电话,洛特·杜根当即兴致勃勃的开始安排普林斯顿的超算中心针对乔喻论文给出的公式进行验证。
虽然论文最后有燕北大学超算中心出具的报告,但论文的单位也是燕北大学写的不是?
有了这份报告到是可以为二次验证节省许多时间,比如程序不需要再写一遍,只要检查一遍没问题之后,直接拿去用就行了。
工作安排下去之后,他又给罗伯特·格林发了一封邮件。
随后登陆普林斯顿的文献系统又找到了乔喻在Journal of Number Theory上发表的论文,下载并打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