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页)

少兰又转头看夏医女,“夏姐姐不用问我都能猜到,肯定是成为像夏医师那样厉害的医者。”

夏医女将散落的碎发挽到耳后,轻笑着摇头:“曾经我确实想成为像大父那样的医师,但现在我更想做一名妇产科护士。天下女子都要生儿育女,是生是死全靠天意,我不喜欢。”

宋静人如其名,性子腼腆又安静,那日在学校门口的举动是她这辈子做过最大胆疯狂的事。

见大家都看向她,她微微移开目光,脸颊染上羞意,声音细细小小:“仙画上提到的大蒜素,我想试试。”

其他人听了也不意外,她从讲到这一课开始,就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各种想法也突突突地往外冒,平日里一天也说不了三句话的人,一提起这事来能滔滔不绝的讲一个时辰不带停歇的。

王虞轻轻靠在书桌上,支着脸看她们,难得放空思想,什么也不想,只享受这一瞬间的自在。

真好啊,大家……

“王家姐姐,这是你的。”活力四溢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王虞定睛一看,是一串风铃上的贝壳,上面还带着她亲笔描绘的图案。

是少兰把风铃上的贝壳拆了下来。

“我们一人一串,如果有难,就让人带贝壳来求助。”少兰把自己带入到坊间的传奇故事中,举起双手大声宣布,“这就是我们的秘密通讯!”

这个下午很长,长到她们记了一辈子;这个下午也很短,短到来不及告别就各奔东西。

……

……

这里是弥漫着淡淡青涩浅愁的毕业季,但在距离百余里的泾阳,却是热火朝天的丰收季。

今年天公作美,虽然没有赶上绿肥的使用,地里的产量也让人满意。

全家老小齐上阵,以最快速度抢收、抢晒、抢入仓。等到粮食装好进入地窖,靠天吃饭的黔首们才松了口气。

这下就算是连着下几天大雨也不怕了。

当淅淅沥沥地雨砸在屋顶上时,他们甚至还能笑呵呵的谈笑几句:

“多亏了里正带回来镰刀,割起麦子来可很快,手握着一拉就是一大把,一拉一大把,没几天就把家里的庄稼都收了。”

“我大父说今年的雨比去年下得早了十天,要不是有镰刀,可不是正赶上咱们晒粮食的时候嘛。”说话的人一脸后怕地拍拍胸口。

“什么?竟然比去年下雨早?!”

“可不是,我大父是咱们村年纪最大的人,他说的话能错吗。”

其他人齐齐摇头。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老人就代表着丰富的经验,对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这些经验就是全家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才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说。

这里是后头村,因为在一棵大树的后头而得名,也是成武侯王翦几千户食邑中的一份。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炼铁厂造出铁镰刀供给咸阳后,多余的部分第一时间分配到这一片。

一个男人蜷曲五指,做出抓握的姿势,掌心仿佛还残留着镰刀我在手中的触感,粗糙又安心。

他忍不住想:如果我家能有一把那样的镰刀就好了。

“谁不想呢,这是能当传家宝的宝贝。”

“如果我家有一把,我一定要把它放在牛圈里,它跟牛一样宝贵。”

耳边传来一句句附和声,男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刚才他因为太想镰刀,无意中把想法说出口了。

他想再说几句,但又想到这样的好东西,连跟秦吏租借都要是一袋粮食,真要带一把回家,恐怕得付出全年收成的一大半。

要是有法子,能不用粮食就能得到镰刀该多好。

给人当牛做马他都愿意。

咣——!

咣——!

咣——!

穿透力极强的锣声穿过雨幕,直直传入他们的耳中,所有人都刷地站起来。

三声。

这是关乎全村未来的大事,才会有的信号。

“发生什么事了?”

“难道有盗匪来抢粮?!”

“呸呸呸,坏的不灵好的灵!你闭嘴,别说话!”

“不会吧,武成侯就在十几里外,军队来来回回多少人呐,哪还有盗匪敢过来。”

“走走走,去看看。”

说话的人带头走入雨幕,其他人也纷纷跟上,脚步匆匆地往祠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