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这上头写的什么?”

“卤食,我家是卖卤食的!”

田氏道,不等细问,便卖力的吆喝起来,

“卤食欸!卤猪耳猪肝猪蹄——鸭掌鸭头——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欸——

价钱公道,滋味美妙,小孩吃了不哭不闹,大人吃了酒满杯,老人能不能吃?老人也能吃,吃了饭七斗!力大如牛!”

说的一圈人都发笑,就是不买,也要站住听上一会。

季胥趁着田氏说笑话似的吸引人的工夫,各取些卤食片成小份,用签子分给看客品尝。

“你怎么给我们吃凉的呢?”

钱姑也伸手得了片猪耳,故意唱反调。

“这卤食本就是热制冷吃的,就是现卤上热的来,也是要晾凉了再改刀装盘。”季胥道。

“哦,就和切肝似的!”

人群中有百姓应和道,他们拿到这卤食,酱色红亮,送进嘴里嚼了。

“嗯!味深入骨!”

“不错不错!”

“炮鸭煎鱼烂羊胃,炙兔鸡熬鼋鳖羹,什么新鲜的我没吃过。”

一个须髯银白,手持折扇,身着半旧长袍的老叟从这处穿过,不以为意道。

“是程公他老人家回来了。”

这年过六旬的程公也是安陵邑人氏,曾为尚书令,因无心居官而主动退职,云游四海。

“您老人家从云游齐鲁回来了?那地方风光可好?”

这老叟虽为士大夫,却不讲究“千金之子不入市”,好在一些市井热闹之地游览,因此这附近百姓多有认识程公的,还能与他说几句话。

“这程公云游各处,尝过千百种吃食,就是蒙上眼睛,也知道这菜里加了什么佐料。”

“这卤食,您老人家在外地可有见过?”

程公道:“虽未见过,却也能猜着了,不过是浸煮而来。”

这程公的目不斜视,令大家议论纷纷,季胥听说了,主动道:

“程公说的不错,可浸煮只是其一。”

说的程公站住了,只听她道:

“其二是独门卤汁,我这独门秘方的卤食中,有二十八味调料,程公来尝尝看,若能说全了,就当我将这方子当场公之于众。若不能说全了,也无妨,每说出一味,便给程公免费奉上一日的卤食,任由挑选。”

这话一说,周围都沸腾了,越传越开,驻足的人也越发多。

“季氏卤食开张第一日就要公布方子了!”

“卤?什么新鲜制法,咱也去学学!”

“快去看看!”

程公倒觉有趣,点头说好,尝过季胥递的,捻须点头似有赞赏之意,说了两味:

“盐、酱。”

听的大家摊手,“说了白说嘛,盐酱乃百味之首,程公您这舌头细品品,可还有别的调料?”

这卤食他们吃着滋味独特,自然都想窥得方子,自己也能卤了来卖。

“是了,盐酱是有的。”季胥道。

葱姜蒜子饴糖这些程公也都说了,不在话下。

只见他渐次的尝了,开始说出些不寻常的调料:

“茴香。

丁香。

桂皮。

香叶。

花椒。

山奈。”

每说一样,季胥点头了,人群里便拍手称好。

“好!”

“好!”

听的稀罕不已,才知一些药用之物竟也能做香料,若非程公,他们哪能知道。

田氏心急了,拉了季胥悄悄的道:

“你这会子倒老实,认下做什么,他说对了你也摇头便是了,要真叫他说全了,那还了得。”

其实这程公只要说了,甭管季胥认与否,有心信了程公的便会去试,她赌的就是程公不能将这二十八味说全,反聚了这些看客,赚足了人场与名气。

“橘皮。”

这味橘皮,程公是连尝了好几块猪耳才吃出来的。

“橘皮?竟也能入味?”

“十三味了!程公!这里头还有什么?”

四周人心激动的道。

凤、珠她们这些孩子,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别说

了,别说了……心里祈祷道。

“橘皮说着了,程公先喝口水漱漱口,再尝尝这卤肝。”

季胥倒是不慌不忙,还给人倒水切肝。

程公细细嚼了,沉思半晌,摇头道:

“是老身技拙了,这里头滋味交缠,倒说不上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