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2页)

“槐市?”

卸车的田氏听见了能省钱,问道,

“这槐市在哪里?才刚我们从那渭桥北头的交门市过来,那里的东西比关东贵多了,看了都没舍得买。”

驵侩小郎蹬着院门口的门槛,咬了风干栗子来吃,将壳一吐道:

“在城南,走着去得一个时辰,你们有牛车倒也不妨事,那槐市在每月朔日、望日这二日才开市,都是附近的太学生在那交易东西。”

“哎呀,那咱们赶上了!今日可不正是十五望日,快,快,将东西卸下来,咱们到那买东西去。”

田氏忙的张罗道。

这屋子空落落的啥也没有,一推门,倒招下一层灰来,迷了眼睛,墙上不知何年涂的白石灰斑驳不堪,都成黑的了。

厨房还油腻腻的,烂簸箕里菜叶子干巴了,进来一踩都是灰印子,需要好好的打扫一番。

她们腾了牛车,只带银子便向城南去了,一路问到那槐市。

只见这里槐树成林,绿荫匝地,太学生们便在槐荫下卖东西,面前多有书籍。

笙、竽、筝、箫这样的雅器也有。

太学生们是全国各地到太学来读书的,大多在这附近赁房住,结业的学生自然有很多二手的东西在这出售。

刀俎、拂子、陶盆、木桶、扫帚、棒槌、铜灯……日常用到的都能在这见到,卖的还便宜,季胥想,这就是后世的跳蚤市场呀。

“这个盆好,小郎君,这盆多少钱?”

田氏手里一个厚实的陶盆,准备拿这来洗衣裳。

那小郎面皮薄,实在说:

“夫人给十个钱。”

田氏心里敬服读书人,他们又是外地来求学的,身上也都是半旧不新衣裳,也不摆谱杀价了,就按这实在价给了。

接连的又在这里挑了铁釜、铁鬲、刀俎、木桶、水瓮、扫帚、拂子、席子、铜卮灯等日常用物,连晒衣服的竹竿都买了。

太学生们正常都是一年就结业了,因此这些东西都还挺新的,学生又实在,没有虚抬高价的,她们买这么好些东西,花了五百钱不到。

季胥还给淘了些旧书,像自己看的长安志,还有给妹妹们认字的《仓颉篇》,这里的书,比在家乡便宜多了。

自槐市满载而归,又到渭桥北头的交门市,买了五个崭新的小盆,用来贴身洗漱的,那些半旧不新的,用来洗衣裳什么的,用着也放心。

她们听田氏的分工,季胥擦墙,季凤扫地,小珠烧水,小幺掸灰,田氏则在各处洗洗刷刷。

直到天黑了,各处的污垢刷的干干净净,收拾出了一簸又一簸的垃圾弃灰倒到那街角的垃圾堆。

田氏倒了垃圾回来道:“这大都邑就是不一样,连一撮灰都不能倒路上。”

她也是听那驵侩说了,自家脏成啥样没人管你,可若是在路上乱丢乱扔,按照弃灰法,是要受罚的。

田氏以前在乡里,扫点灰都倒路边的,这会子老老实实的走远了,倒到那个专门的大坑里。

小院中,桑树到檐下,架起一竹竿,上面晒了她们换洗的衣裳、袜子、手巾。

西边外间是厨房,设有陶炉铁釜,墙上设勾,挂有一应的铁铲、灶帚、木瓢等物,后头还束有粮袋、才刚用过的拂子。

内间以青布帘相隔,打帘入内,只见炕上铺了干净的苇席,上设木案,点了盏铜灯,待会儿就在这吃饭。

炕上一扇白布格窗,边上挂了她们才从包袱里收拾出来的丝线,旁边还有一口大的杨木箱子,内里放了衣裳袜子,一床厚被子。

以后就在这谋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