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忙碌(第2/3页)
林大山想着闺女胃口变大,便跟闺女换了一下,“阿姝,你吃这条整的,阿爹吃半条就够了,唉,阿爹今儿不用下地干活,饿得没那么快。”
林姝听到这话也跟着叹了一声。
村里的田都是挖了沟渠的,能一直通到河里,可如今河道水位大涨,河里的水都排不出去,这田里的水又如何排。
这需得官府给力,及时疏通河道和修筑堤防了。大水后,河道排水不畅往往是因泥沙杂物等淤塞,最直接的法子便是官府组织人手疏浚河道,将河道拓宽加深。
这次水灾不小,上头要救人赈灾,又要及时治水,也不晓得上头的官员能力如何,顾不顾得过来。
想到周野跟村里其他汉子不一样,什么事情都喜欢研究一二,林姝当即问他,“阿野,咱上头的县老爷什么来头,靠谱不?”
周野讶异,不过很快便明白了林姝的意思,“井溪镇上头的县是太平县,咱们这位县太爷已就任第三年,在任期间无功无过。不是个贪官,但也没什么作为。”
林姝:得,懂了,咸鱼一个,能苟则苟。
但她不信咸鱼从一开始就是一条咸鱼。
地方官员任命是流官制,不得原籍为官,也不能在一地久任,三年一任,任满后考核换地儿,或升或贬或是平调全看三年政绩如何。
如今发大水,地方官一个处理不好头顶乌纱帽不保,可若表现好了,趁此机会扶摇直上未尝不能。
林姝只盼这位父母官不是一条只会混吃等死的咸鱼,至少遇到事儿后能够立起来,如此这场洪涝造成的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周野看向她,声音压低,“阿姝,西南之地天高皇帝远,在我看来地方官只要不贪便已胜过许多人了。”
林姝深以为然,甜水村这边已经够穷了,真要遇到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那百姓的日子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好过。
周野又道:“像甜水村这样的小地方,其实县太爷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镇上的地方豪强百年氏族。井溪镇几个当地大户家风都还可以,有这些大户坐镇,街头的地痞恶徒也少。闲汉偷子这些便避免不了,哪里都有。据说有些地方一整个村乃至镇子都偷风盛行,若有外人借道,总免不了被当地百姓顺走值钱物什,若是夜间行路,过分者甚至连衣物都会一并扒去。”
林姝听得咋舌不已,想到什么,忽地问他,“阿野,你当年带着族人逃荒路上可遇到过这种情况?”
周野顿住,没想到她这么敏锐,微扯了下唇角,“叫阿姝发现了,不过不是在逃荒路上,而是族里一位族兄去府城赶考,族里挑了几个身强体壮的族人一路护送,其中便有我。那年赶夜路的时候,路边草从里突然冲出一伙人,想夺了我们的包袱,当然,有我在,没叫他们得逞。后来一打探我们才晓得,那一带时常有过路行人被附近村民强夺了包袱就跑,苦主连对方长什么样都没看到,求告无门,只得认栽。穿着破烂的还好,穿得稍体面些的,可能连衣裳和束发的簪子都要被一并被捋走。”
虽有些不合时宜,但林姝光是想到那画面便觉好笑。
也不知阿野那个时候才多大,瞧他提及那事时少见流露出几分神采的样子,想来那也是他人生中极有趣的一件事。
两人说话间,手里的烤鱼也吃得差不多了,喝一口鲜咸美
味的竹荪粥,再吃一口烤得外焦里嫩的麻香鱼肉,最后足足一条大烤鱼和满满两竹筒的米粥下肚,林姝整个人都舒坦极了。
她既吃得多,便不会白吃,虽说眼下田里做不了什么,可其他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如今日头出来了,湿衣裳湿被褥这些,还有其他不能发潮的东西都要拿到阳光下暴晒。草棚里的草垛也一并拿出去晒,晒干了晚上便有地可睡。
林间草木茂密,得寻个能充分晒到阳光的地方,若寻不到或是场地不够大,便要伐掉一些遮掩阳光的枝叶。
外头积水退了许多,不过竹筏仍能用,她可以撑着竹筏去村里逛一圈,有什么能用得上的东西先不管是谁家的,能拿则拿。
干木柴这些也再寻一些放着,多多益善。
对了,还有竹荪,竹林里冒头的竹荪若无其他村民要采,那她留下几朵繁衍,剩下便全采了晒干存着。这玩意儿跟其他菌子不一样,不及时采的话就会自行溶解,可别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