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攒钱
最后,林姝和林小蒲一起挑了一匹米黄色布,一匹灰白色的布,这两种颜色甭管是年长的妇人还是年轻的姑娘家,穿在身上都好看,剩下两匹便都要浅褐色,给家里的爷们穿。
林姝照例动用自己的嘴皮子,问那店铺掌柜要了些碎布料做添头。
她可是买了足足四匹布呢,一百六十文钱,算是一笔大钱了。便是镇上的百姓也不一定舍得一次性花这么多钱买布匹。所以林姝要那碎布料子的时候,店铺掌柜给的也痛快。
然而等林姝拿到掌柜给的碎布料子,她才晓得掌柜为何给得这般痛快。掌柜给的这碎布非常细碎,连用来打补丁都够呛。
所以说,做生意的怎么可能不精明,这碎布定然是铺子用不上才会大方送出去。
不过,这对布帛铺子而言没啥用处的碎布,村里人家却大有用处。
冬日天冷用的那厚褥厚被,穿的那夹层厚衣裳,这碎布都能填进去。用碎布填充可比用稻草芦苇这些填充保暖多了。
再者,这碎布里头还能挑出那稍大一些的布块,用来糊制鞋底和鞋垫的千层布。
何桂香见林姝要来这么多碎布,心里也欢喜,她往日采买时也会问问能否便宜些,但只是干巴巴地问上这么一嘴,得店里掌柜一句便宜不了,她便作罢。
哪像阿姝这般,能言善道的,再不愿意少价的掌柜到最后都能或多或少地给点儿添头。
但何桂香即便全程看下来,她也是学不会的。同样的话术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那感觉都不一样,她说这话时腰杆挺不直,气也虚,不像那么一回事。
“阿姝,日后家里若是添置什么东西,阿娘都叫你来采买可好?”何桂香问。
林姝当即应声,“这还用阿娘说么?小件便罢,若是大件,都交给我和阿野。这买东西砍价啊有时候也不全然靠一张嘴皮子,阿娘瞧瞧阿野便晓得了。他虽嘴拙,脑子却好使得紧呢。”
何桂香闻言,也想到了阿野上次帮苗老大家带的水瓮,那水瓮便宜了好些钱。路上她但凡碰到了那苗家大嫂,苗家大嫂都要笑呵呵拉着她说会儿话,将阿野翻来覆去地夸。
若非村里都晓得她闺女回来了,当家的心思又摆得清清楚楚,指不定又要有人动结亲的念头。这结亲的对象自然是阿野。
之前何桂香不晓得阿姝对阿野有意就罢了,如今晓得了阿姝的心思,她便想着早些把两个孩子的亲事给办了。只是阿姝总一副不着急的样子,阿姝自己又是个有主意的
,她便是催也没用。
杂七杂八想着这些,何桂香目光不经意扫过那刚买的布匹,心里突地一下,“阿姝,这四匹布咱就这样带回村子了?”
因着周野背篓里已经放了那猪大肠,猪大肠异味重,这布便不可能再往里塞了,于是周野将布匹横搁在背篓之上,再用草绳固定。
一眼望过去,四匹布,看得清清楚楚,也不用离近了细瞧,只看这布匹啥颜色,便能猜到是四十文一匹的好麻布。
村里人逢年过节有个啥喜庆事的时候才会买布裁新衣,哪怕是月初端午的时候买,都没有这么打眼。他们还一买就买了四匹布!
何桂香心想,这怕是才走到村头,就有那大嘴巴村妇将她们买了这么多布的事情传得满村皆知。
林姝还当是什么事叫阿娘露出这副神色,却原来就是这个?
她从来就不是个在意别人目光的人,但她知道世上大多数人都在意旁人目光的。人是群居动物,性子太独了是不成的,但在人群里生活,就免不了要遭受别人的打量和背后嘀咕。
她顿时笑起来,冲林小蒲看了眼,“阿娘担心这个作甚,我不是说了么,小蒲身子康健便是天大的好事,咱们招摇一些才好呢,招摇了便会有村民问,这人一问,咱正好借她们的嘴告诉村里所有人——咱家小蒲的身子已经调养好了,如今结实得很!话是人老郎中亲口说的,日后谁还敢说咱小蒲是药罐子病秧子,那就是不信老郎中的话。不信老郎中的话,咱就去告诉老郎中。日后这村里人若是哪里疼痛哪里不好了,可别去找老郎中,老郎中不给质疑他医术的人瞧病!”
林小蒲听得大大咧嘴,腰杆子都硬了起来。
嘿嘿,日后她再也不是日日喝药的药罐子了!村里人也再也不敢说她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