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陇上行(21)(第3/4页)

而知道归知道,相较于其他人,陈斌还是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但这也似乎能够理解,他当日势穷来投,被迫上了原本看不上的贼船,虽说有过期待心里,但事到临头,还是会有惊喜之态。何况,不管是河北霸权还是“精修内务”,他似乎都有大战手段的立场与余地。

这也是他今日屡次出位的缘故了。

当此状态,便是张行也不好说什么,其余人碍于身份,虽也有人猜到陈斌心态,却更不好说了,甚至不排除有人是一样心态。

就这样,众人送走元宝存,张行也勉强受了贺,却并不着急归去,而是依旧立在原地,过了片刻,随着刘黑榥气息渐渐不足,他复又引雄伯南、徐师仁一起长啸呼应,稍作提点,撑到彻底落日,方才离开。

回到营中,张大龙头还是没有入城,只是亲自挑了一件兵器,然后又寻了些绸缎之类的,算是备了一份礼物,让人给刘黑榥送去,便也早早入帐去写阵亡与伤残退伍通知单了。

这一战因为骑军打的激烈,其实伤亡不少,一直写到三更,方才止住。

翌日,大军收拾妥当,分派了魏玄定、雄伯南与几位西线头领分兵在聊城坐镇,处置相关后续事宜,其余各部便早早分路折回了。

其中,有几营往北面去清漳水沿线布防,然后剩余主力却又一起行进到了茌平,并在这里稍驻了一两日,乃是要一分为三,再做进发……一部分要去长河县,那里是屯田营最多的地方,日后更是北面防线的中心点,天然适合设置一个营盘;另一部分是般县大营,背靠豆子岗,能续上大河河道,往登州、齐郡交通也方便,而且彼处还有工匠营和许多永久性的营房;还有一部分,便是一些张行直属的营头,乃是准备与张行往归将陵的。

不过这些事情的细枝末节已经轮不到张行来操心了,他一般只是看个方案,点个头而已。

在茌平这里,他除了继续写报上来的伤残、阵亡通知单,便是要见一见崔肃臣和清河郡丞孙万寿了。

会面地点,乃是城南高楼……可以想见,此战后,这些高楼即将因为南北通达再度热闹起来。

崔肃臣既登楼而至,坐在那里的张行只看了一眼,便劈头来问:“崔二郎,你是要做清河留后,还是来我这里做文法佐吏?”

崔肃臣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拱手来言:“在下想做文法佐吏。”

“是因为清河留后太显眼了吗?”张行停下手中表格,正色来问。

“有这个缘故。”崔肃臣也认真答道。“但更多的是想参与修订刑律……”

张行终于诧异。

“不瞒张龙头。”崔二郎喟然以对。“我是被张龙头的那篇文章吸引到的……我看到里面有宽刑法的几条,还说废官私奴,改雇佣……不瞒龙头,我当时便动了心,也想在那篇文章上署个名。”

张行缓缓颔首,却又站起身来:“如此说来,你素有此志?”

“是。”崔肃臣干脆来答。“大魏刑律继承西魏,承自大周,源自唐律……唐律过远,多少不合时宜,但大周律制博采众长,委实良律,而大魏不能发扬光大,反而多有粗疏之处,甚至有倒退、毁弃良法之实,这方面,还不如东齐……”

“所以,魏律不如齐律,齐律不如周律,你祖上崔氏远祖便是周律制定者,你想公私两便,继承祖制?”张行好奇来问,并没有愚蠢到来问为什么大周律法最好,结果分裂为西魏东齐,而东齐律法更好,反而败给了西魏。

事在人为这四个字,他还用人教?

“不是公私两便。”崔肃臣恳切来答。“我只是因为远祖故事对律法起了兴趣,实际上便是周律的确远胜于齐律,齐律远胜魏律……在下只举一个例子,张龙头明确推崇科举来取文法吏,众人皆以为是仿效大魏先帝,可据在下所知,要论考试制度、规模、严密程度,却是东齐更优……只不过,东齐自神武帝后,家族无常伦,上行荒唐,又要倚重幽晋两地的军头,下面制度俱废,虽有千人殿前同卷同考,却遮不住人事荒废,所以无用,也无人记得罢了。而齐律相关律法,则是照搬周律。周律制定此法,其实源于唐律,但唐时定此法是为了抑制世族横行,可法律出来,世族视为无物,所以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