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乘行(2)(第3/5页)
徐师仁更是胡乱点头。
就这样,阵前教导到此结束,众人只是来看战局。
且说河间大营的军纪虽然差,但战力其实不俗……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仁者必胜的,张行打了两年仗,也稍微见识到了一点,那就是敢拼命的流氓未必不是好兵员,而所谓自耕农在守和攻上面反差也不是一般的大,最好的兵员其实是有产但脱产的良家子。
实际上,在意识到一旦寨破,身后劫掠的子女财货都要丢掉以后,河间军反而爆发出了强烈的战斗欲望,反倒是黜龙军,随着开局围攻的一口气渐渐散去后,明显有些长途奔袭的疲惫感显露出来。
除此之外,河间军到底是正规军,即便是一日来用的营寨,也颇为严整,内里有四五个小营,辎重和劫掠的子女、民夫藏在内里,外面用栅栏联结,更有壕沟、鹿角。
这也是攻打不顺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这些都无所谓,因为黜龙军的援军马上就到,而且不止一股援军,双方从高到底,实际战力对比摆在那里,河间军的大营迟早要被打破,此时缓一口气,轮番攻击敌营,寻找破绽,再行突破,未必是坏事。
但很可惜,张行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速胜,而且要吃干抹净。
“结阵!”
正午阳光下,张大龙头立在旗下,忽然抬手,竟是片刻都不迟疑。
与此同时,周围人只觉得身侧陡然一冷,却又亲眼看见宛如实质的寒冰真气自这位龙头身上四面逸出,仿佛什么流动的灰白色冰水一般,而寒冰真气接触到初冬正午阳光下的烟尘和空气,复又迅速生出一股薄雾来,但薄雾在干燥的正午时分根本没有延续的能力,迅速又沾湿了周围人马甲胄旗帜,然后消失不见。
早就得到军令的众人不敢怠慢,徐师仁也只是一怔,便赶紧施展真气,一时间,各色真气交汇,轻易结合一体,陡然成阵。
自劫持皇后銮驾开始,到百骑白衣破敌,再到历山一战,黜龙帮上下,从这些修行者再到寻常士卒,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幕,也晓得对应威力,自然一时军心大振。
前方贾越部,更是得到通知,迅速调整部属,准备让开一个口子。
当此之时,便是对来到河北极度抗拒和不满的辅伯石,也面色凝重起来,远远认真看着这一幕,并按照军令,让本部一千淮西子弟兵按照军令做好准备——他们将在周行范部之前尾随前方真气大阵,冲入营寨,进行扫荡和突破。
至于伍惊风,照理说他应该见多识广,甚至算是此种专家才对,但此时望着这一幕,反而有些惊疑之态,好像见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般。
不过很快,他还是释放出了自己那股黄色真气,融入到了这一大片宛如活物呼吸般的真气潮汐中,一边用心感受,一边随之缓缓启动。
一同启动的,还有那面红底“黜”字旗,以及夹杂了两百亲卫在内的数百甲骑。他们扔下金鼓,旗帜也只留存这一面,然后缓缓前行。真气大阵内,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喊杀声,修行者们在努力调整呼吸和真气的鼓动频率,试图让自己完全融入阵中,而没有修为的近卫们则是一边跟上一边上弩、拔刀、擦枪。
身后一千淮西兵,此时也已经将自己的兵刃展露出来,和其他各部分别使用多样兵器不同,他们居然全部用的是长刀和长矛,一时刀光闪耀,白刃照眼,与前面渐渐鼓荡起来的真气大阵遥相呼应。
真气大阵的速度越来越快,潮涨潮落的动静也越来越大,营寨中的三位中郎将自然也察觉到了那面旗帜的运动和战场的异样。
刚刚从一侧支援回来的诸葛仰深呼吸了一口气,冒险腾跃而起,复又仓促落下,一时面色发白——他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在搞什么鬼,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大阵。
他当然见过这种真气大阵,而且不止一次,而且有两次印象格外深刻。
一次是在一征东夷的时候,彼时不光是大魏如日中天,便是东夷也都兵强马壮。落龙滩莫名水涨,那位东夷大都督驶他的大舟入滩,长生真气四面洒下,联结成阵,数万水军宛若一体,而大魏皇帝驾观风行殿观战,分遣六位宗师大将,各自成阵,双方在滩中交战,宛若真龙神仙一般对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