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扫清航空产业面前的最后一道障碍(第2/3页)
问题在于,因为缺少直接干涉的意愿和手段,导致这种操作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对欧洲的控制,但得益于历史原因,只要及时挽回思路,就仍然有通过潜移默化方式挽回,甚至扭转局面的可能。
尤其如今的白宫是驴党做主,在豢养代理人方面更是轻车熟路。
所以长远来看,欧洲能在太平洋两端的竞争中保持中立都已经是华夏的巨大胜利。
而在最核心的军事技术上,更是不得不防。
好在,常浩南也不是没有理智的人。
“李主任放心,帮法国人搞第四代战斗机,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摆了摆手:
“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提敏感技术的问题,实在不是我看不起对方,但从他们过去二十年的行为逻辑来看,恐怕法国,或者整个欧洲也拿不出足够的资源和决心来稳定供应这样一个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庞大计划。”
“一旦中途有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个巨大的麻烦,如果项目停留在论证阶段或者早期验证阶段倒是还好,可要是不上不下,又已经搞出了些诸如原型机之类的财产,那可就有的撕逼了。”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清晰地听到两边传来了不只一声松了口气的声音。
尤其航空工业集团的总经理谭松瑞,更是直接端起杯子,猛灌了几口茶水——
要是常浩南真提出什么意料之外的疯狂计划,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还是他。
结果,水还没咽下去,就听见常浩南继续道:
“但对方的关注点也明显不在一款真正的第四代战机上面,大概率是希望能以现有的阵风为基础,在较短周期内以较小的成本,研发出一种战斗力可能接近第四代的型号……按照我们过去用过的说法大概算……3.75代?”
也就是老谭身经百战,加上以前跟常浩南接触不少,算是有点心理准备,否则非得被这口水给呛住。
“这不可能。”
他一边心说小祖宗您可别再吓唬我个老头子了,一边赶紧把茶杯放下,连连摇头:
“从上世纪末一直到二十号工程正式立项之前,我们曾经好几次认真研究过在歼10或歼11基础上改隐身机的可能,并且也跟苏霍伊方面进行过相关交流,但结论都是不看好这一思路的前景,要么改进幅度大到跟从头研发一架新飞机无异,要么战斗力提升的幅度根本达不到跨代的标准……jsf项目在早期方案阶段也有过类似f16改的方案,但也根本没能留到正式的竞标过程中。”
说完还苦笑着接了一句:
“常总您在这方面也是专家,了解的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
提议被直接反驳的常浩南却并未有什么不满,反而笑道:
“那如果放宽对低可探测性的要求,只需要达到部分隐身,也就是完全不考虑侧后方的情况,只将作战状态下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维持在0.5-1平方米级别呢?”
继而又补充道:
“比如对机头和座舱盖做出修型,用雷达遮蔽器处理进气道,再设计半埋式挂架或者经过隐身处理的弹药吊舱,让飞机能在相对静默的条件下携带一部分弹药……”
谭松瑞的脸上露出迷惑,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阵风在干净构型下的rcs本来就相对比较小,经过专门处理之后带弹维持现有的水平应该不算困难……可这能有什么意义?”
“我的意思是……虽然理论上雷达发现距离是跟rcs的四次方成正比,但现代雷达都针对中低反射率目标做出过优化,把rcs从5平方米减小到1平方米这种行为几乎不会在实际交战中带来明显的好处,反而无论半埋式弹舱还是隐身弹药吊舱都会大大增加飞机的死重,劣化机动性……”
“谭总说的没错,但可别忘了,提升战斗力既不是不是我们的,也不是对方的目的。”
常浩南解释道:
“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向世界给出一个证明。”
“过去,全世界只有美国人自己有第四代战斗机,这当然还好,但现在我们的四代机突然首飞,眼瞅着俄国人的t50也就是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初的功夫,所以法国人迫切需要向全世界,或者至少向欧洲证明,他们仍然在紧跟最前沿的脚步,至少没有被我们落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