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相爱相杀的欧洲人(第2/3页)

“所以……预计的合作对象还是法国人?”

梁绍修毕竟不是航空动力集团的人,加上镐发和罗罗那边的合作其实相当低调,所以明显有些跟不上节奏。

常浩南和旁边的张振华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等到新加坡航展开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实际上,常浩南等人针对罗尔斯·罗伊斯的局,已经布下了很长时间。

包括让涡扇20的全尺寸模型公开参展,也是作为整个流程的绝杀——

先通过前面的操作让罗罗对我们的下一步动作有个概念,再把已经落实一多半的产品拍到对方脸上。

由不得英国人不信。

但常浩南毕竟不是真的能够看到未来。

有些情况,是任何人都预料不到的……

……

几乎与此同时。

德国,腓特烈港。

在从华夏回到英国之后,蒂姆·波迪就从帕诺斯·沃森那边了解到了更加完整的情况。

尽管帕特里奇博士此前已经非常笃定地表示,把间冷回热系统用在航空发动机上面绝非明智之选,但已经学到了谨慎的沃森还是准备去跟当年执行过clean计划的mtu公司接触一下。

因此,作为ngme项目的负责人,波迪马不停蹄地被派往德国,准备和对方进行一次纯粹试探但毫无诚意的接触。

一直希望能够进入航空动力市场的mtu对此表现的非常重视,直接派出了曾经参与过这一项目的伊尔泽·温克勒负责对接。

二人之间不算熟悉,但此前同时出席过一些行业内的技术和政策会议,算是有过一面之缘。

“我听马库斯·蔡司总监说过,贵方现在需要一个在燃机领域有足够工程经验的合作伙伴,来完成一个新的项目?”

一番没有感情全是套路的开场白之后,反而是温克勒博士率先进入了正题。

甚至让波迪差点没反应过来。

即便作为古板的德国人,这个切入方式也有些过于生硬了。

而且这虽然不算是一次正式的商业谈判,但也属于两个集团之间的意向性接触。

表现的过于着急难免是要吃亏的。

但好在他已经打了很多遍腹稿,说出后面的内容几乎成了本能。

“没错。”

波迪点点头,随后在电脑上放出了一些有关ngme的内部资料:

“根据对目前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析,以及考虑到,波音在当年并购麦道之后被迫签署的十年期排他性供货条约马上就要到期,我们认为波音和空客应该会在近期开始研发全新一代的干线民航客机,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

“在开发遄达900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意识到,目前作为主力产品的这一代航空发动机已经基本被榨干升级潜力,因此需要从头开始研发新一代航空动力,以满足这些新一代飞机的动力需求……”

其实这些消息是空客方面私下里透露给波迪本人的,但罗罗方面本来也没想着真要和mtu方面合作,此行只为了探个底,自然不可能信息渠道来源上说真话。

所以就随便编了个“十年之期已到”的借口。

但听上去倒还真像是那么回事——

97年那一揽子不平等条约,对于波音的打击还是相当明显的。

尤其干线飞机市场的新机销售比例直接被打到了47%左右,已经基本和空客齐平。

肯定要干点什么来挽回的。

在晓之以理结束以后,波迪稍作停顿,紧接着又开始动之以情:

“之前,包括我们双方在内的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这总体上是一个成功的体验,但参与者太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集团的力量,导致成立二十多年以来仍然只有v2500一个型号的产品,难以从头研发新型号……”

“另外,iae的股权结构也已经不甚合理……日本航空发动机公司如今已经不具备核心涡轮零部件的供应能力,但仍然在其中占据23%的股份,而贵方却只有12%忝列末席……”

“……”

这一段内容里面,确实掺杂着不少真情实感。

尤其是diss日本人那部分。

当初一根加工不合格的滑油管差点干废了遄达900整个型号,这事波迪至今想起来都还有些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