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来自常总的新要求(第2/3页)
虽说现在常浩南的身份已经变成了隔壁友商的领导,但他当年在航空工业系统留下来的经验,还有标准,却仍然发挥着作用。
通过尽快定位性能边界,在保证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大致可以将风洞测试加试飞周期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左右。
听到这个答案,郭林总算是松了口气。
还好,在他的预期当中。
但梁绍修的下一句话就又让他的心悬了起来:
“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平台本身,沪飞集团负责总装的第一架C909飞机刚刚下线并开始试飞,按照最开始的计划,他们会在明年年底之前向我们交付一架量产型飞机作为改装平台,所以很可能会跟不上我们加速之后的进度……”
这次,不光郭林,就连王晓模也微微皱了皱眉。
如果因为等待飞机交付而导致众人赶进度的努力付之东流,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思虑再三之后,他转头看向旁边总装备部的负责领导:
“能不能考虑和有关单位协调一下,先给我们交付一架由图波列夫总装的图214K,至少把原型机给飞起来?”
图214K,其中的K代表Китай。
也就是按照华夏航空产业标准设计制造的图214。
用于和早先以俄标生产的图204/214S进行区分。
两种型号在气动和结构层面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前者先一步换装了双人制驾驶舱以及新的航电系统。
以至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培训效率,图波列夫最后干脆停掉了老型号的生产线,倒反天罡地开始给俄航也一并交付按照图214K标准生产的飞机。
结果早就开始适应空客和波音型号的俄航很快就表示真香,甚至有倒逼俄标反过来朝着华夏标准靠拢的趋势……
而根据当初的供货合同,在华夏这边的国产版本交付之前,如联合航空等几家计划采购C909的航空公司,也将会先一步接收少量的图214K,以对飞行员和地勤进行适应性训练。
从中抽出来一架交给镐飞集团,应当不难。
果然,总装备部的领导虽然没有马上给出明确回应,但也表示回去之后会向上级打个申请。
就算不能交付现货,至少也能保证在年内交付的下一批飞机中匀出来一架作为改造平台……
……
关于飞机设计的讨论,到这里总算是告一段落。
而郭林这边负责的雷达部分,其实从上个月开始就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进度了。
只有例行的开机测试记录而已。
定期提交报告即可,一般无需放到研讨会上面专门汇报。
不过今天,在梁绍修的报告结束之后,王晓模却没有马上宣布研讨会结束。
“小郭啊,你先等一下。”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交给了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郭林:
“有兄弟单位向我们提出了一项关于空警2000机载设备的全新测试请求,你看一下。”
对方的描述让后者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
“兄弟单位的测试请求?”
一般来说,涉及重大的核心项目,都会尽量避免在中途节外生枝。
眼下空警2000的机载设备几乎已经完成地面测试,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塞进来新的功能或者技术,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带着这样的疑惑,郭林接过档案袋,然后拆开。
里面是一份并不算厚的文件。
封面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字——
《网络编码技术在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当中应用的可行性测试》
“要搞机载数据链?”
郭林一脸“我咋不知道这事”的表情,刚想要抬头询问王晓模具体什么情况,就无意中瞟到了封面最下面的提出单位——
华夏航空动力集团。
“呼……”
刚刚的一切不解,瞬间一扫而空。
“那就不奇怪了……”
郭林心里想到。
他飞速翻开文件,里面简单介绍了在空警2000上额外安装一套数据传输天线,以实现预警机与前方战斗机的实时信息交互。
当然,目前还只能通过直接传输,或者地面中继传输的形式来进行,所以有效作用距离有限。
不过,这一测试正是为了日后发射高通量的通信中继卫星而准备,因此会在硬件层面预留卫星收发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