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规模经济(第3/3页)
银行给各个产业贷款,从它的角度来讲,它非常清楚这个产业里面到底有哪些问题,对吧?
也就是说其实它很清楚哪些企业可以继续贷下去,哪些必须把贷款收回来,对吧?
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你总会看见有企业遭遇现金流危机的时候,银行第一个收贷。
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吼了多少年了?
但是,你会发现,当企业越大,行业越大的时候,银行越愿意给他贷款,越不愿意收贷。
是银行嫌贫爱富,专挑中小企业的毛病吗?
不是的。
中小企业一家倒了无所谓的,而大型企业,比如,我说假设,厚朴倒了,别的省份不好说,但我敢说整个西蜀省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所以,如果是像厚朴这样的企业出了问题,第一个跑出来救驾的,必然是银行。
银行不这么做,地方敢让银行死。
道理也好理解,你银行在我这个地方吸收了这么多的银行存款,你不救我这个地方的企业,天下没这本书卖。”
陈悦闻言点了点头,这个她理解。
大而不倒,大而不能倒嘛。
她亲眼见过她爸为了一个民生工程的项目贷款,在客厅里冲着一家银行的支行行长吼着‘你不贷?老子弄死你!’
那还是她第一次见她爸发火的。
卿云接着说着,“好!这是单个企业的状况,我们回到行业里。
但我们要加一个限定条件,就是这个行业的货值要足够大。
大到消费者可能需要半年甚至几年以上的收入才能买得起的地步。
比如……90年代初,椰子岛的房地产。”
这么一说,陈悦立刻就有了个感性认知。
毕竟她爸是老城建,在以前,抱着走仕途道路的心理的她,对这个行业很是了解。
“当这个行业里所有企业根本赚不到钱时,银行能怎么办?
和厚朴的例子一样,它只能干瞪眼的继续贷下去。
你不贷,他一断血,这个产业整体上千亿、上万亿的贷款就直接惨死。
消费者是有踩踏心理的,他会想,不如等到企业快破产时来捡便宜。
因为都快活不下去的时候,企业也懒得管什么成本不成本了,它是希望尽最大可能收回现金出清库存好跑路的,所以必定市面上会有大量严重低于本身价值的商品出现。
就像当时的椰子岛。
房价从7500的顶部直接腰斩。
但是……你想想看,这个时候你作为消费者真会下手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