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教育要从家长抓起。……(第4/5页)

柳素琴不知道二姐夫学车背后还那么多弯弯绕绕,主要是没谁舞到自己跟前,她就懒得动那个脑子,只管附和林母的观点,婆媳俩聊到最后,竟然有点依依不舍的意思,挂了电话转头,还看到她妈一脸牙疼的表情。

钱菊香:“你跟你婆婆平时就是这么说话的?”

柳素琴故作不解,“有什么问题吗?我婆婆说话可好听了,我们做什么她都夸好呢。”

钱菊香酸溜溜的想,平时对她这个亲妈说话噎人的很,在婆婆跟前倒是一口一个“妈”喊得亲热,死丫头还有两幅面孔。

但她又不想承认这是因为自己说话口气太冲的原因,只好阴阳怪气的道,“是是是,你婆婆什么都好,别人哪比得上啊。”

柳素琴当然知道老妈吃醋了,于是付了电话费离开烟酒店的时候,挽住钱菊香同志的手哄了几句,直到站在路边才问,“我准备陪李红去店里,你是一起去还是带着芳芳先回家?”

小芳芳很是机灵的叫了两声,表示要跟妈妈和姨姨一起,钱菊香也不假思索,“不是还有话没说完,我怎么回去啊?”

她现在回去了不得抓耳挠腮?这丫头越来越坏心眼了。

李红趁机道,“钱婶也抱了芳芳这么久,给我抱一抱吧,你俩正好说点正事。”

钱菊香想着等下回家还要她来抱,也就不吝啬这一段路了,大方的把小家伙让出去。

而小芳芳是个不认生的,或者除了最喜欢跟爸爸妈妈贴贴,其他人都无所谓,到了姨姨怀里,便用小手乖乖搂住姨姨的脖子,李红顿时像个偷娃成功的人贩子,昂首挺胸,脚下生风的走在前面,柳素琴一边提速追赶小伙伴的脚步,一边提醒她妈注意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你有空还是跟大哥二哥说一说,让孩子们出来打工只是不得已的出路,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他们年纪小,正该好好培养才是啊,要是日后培养出个大学生,咱们家岂不是祖坟冒青烟?”

说实话,要不是对柳小弟那稀巴烂的成绩有深刻印象,但凡他还有一点点抢救的可能,柳素琴刚重生回来都不会一门心思只管赚钱,至少也要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去让他好好学习。

可惜他们兄妹四个都不是读书的料,只能争取培养下一代了。

钱菊香没想到她酝酿半天就为了说这个,表情瞬间变得索然无味,“害,打工有什么不好的,别人还没这个门路呢,往后你侄女跟着你学化妆,侄子跟着老四学开车,一年赚个万把块,这日子不美滋滋吗?考大学什么的就别想了,咱们家没这个龙脉。”

柳素琴:……

以前村里老人都说他们没这个龙脉,所以培养不出大学生,她差点就信了这个邪。

直到后来亲自给孩子们陪读,姐弟俩中考,她就搬到镇上给他们做饭,他们高中念的都是县重点,她也跟着在学校旁边租房、继续照顾姐弟俩的起居,直到成功把他俩都送上985、211,这个战绩可以说相当出色了,柳素琴那时便很清楚一件事,没有什么天注定,或许每个人得到的教育资源是天生的,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奋刻苦可以弥补很多不足。

说起来,他们兄妹几个的孩子加起来不少了,大哥家是独生子,二哥和她都是一对姐弟,老四更厉害一点,生了足足三朵金花,八个孙辈,柳父柳母走出去也是被夸一句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人,可除了她家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后来也就小弟家的小女儿叛逆期之后改邪归正,努力学了一年多,吊车尾考上省内一所二本院校,这个录取率只能说相当拉胯了。

柳素琴重生回来,不打算鸡娃是一回事,但她这么努力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自然坚信他们最差也能考入上辈子的学校,现在需要她鸡的就是侄子侄女们,尤其是大哥二哥家,赚钱供孩子们上大学一点都不费劲,为什么不试试?

不过她这时才发现,教育光从娃娃抓起不够,首先要改变他们父母的观念,柳素琴第一个给她妈洗脑。

“您是不是觉得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也就是去各单位,赚点死工资,还不如出来打工赚得多啊?”

钱菊香果然反应平平,“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