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回家过年。(第3/5页)

话题一聊到孩子,后面的林南江就坐不住了,整个人扒在副驾驶靠背上,物理意义上的加入话题,“我老婆也说念大学比中专好,还说学无止境,孩子要是愿意,读完大学考研究生,博士什么的……”

“还是你有福气喔,老婆这么漂亮还有远见,早早就给孩子规划好了。我们家是上初中才转来深市,俩孩子刚开始跟不上,听人介绍说大学里有大学生周末兼职,给孩子辅导功课很不错,我也去找了一个,给他们补习那什么洋文,按小时收费,死鬼死鬼的,还好成绩提高了不少。”

林全生虽然没孩子,但渐渐的也把头凑了过来,惊呼,“还在上大学就赚钱了呀?”

“可不嘛。那些出来当家教的大学生,只要周末放假多排几节课,一个月能赚三五百,已经比打工的强了。”

聊起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三个男人简直是唾沫横飞、挥斥方遒,发起这个话题的柳素琴愣是找不到插嘴的地方,眼看着快到火车站了,才抓紧时间问了一嘴考驾照的事。

老邓一边帮他们从后备箱搬行李,一边告诉柳素琴,他有个熟人兼老乡就在一家驾校教车,有需要他可以帮忙牵个线,“你们不了解这行,可能不知道,这里面水很深的,各方面费用也乱得很,有个认识的教练,至少你们以后练车摸车方便些。”

柳素琴也听说了早年很多考驾照被教练吃拿卡要的例子,就像老邓说的,实地练车都要看教练的心情,有些地方学员不塞钱,甚至连方向盘都摸不到。

老邓能介绍熟人教练,她自然欢喜,连连道谢。

老邓不在意的摆手,“小事而已,什么时候需要就说一声,先去准备过站吧。”

林南江赶紧掏钱包结账,又跟老邓友好道别,回头正想问媳妇,好端端的考这劳什子驾照做什么,没想到抬眼先看到人山人海的站前广场,瞬间两眼一抹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最后还是柳素琴一拖三,有条不紊的领着他们去排队检票、进站候车,直至顺利登上车,找到属于他们的车厢床位。

拥挤嘈杂主要在硬座那边,卧铺虽然也基本满员,但一节车厢就几十个床位,检票也更严格,少有逃票上车的,因此几人一踏进硬卧车厢,周围便显得安静很多。

林南江和林全生机械的跟着柳素琴行动,找到属于他们的床位,安顿行李,随着耳边清净下来,浑浑噩噩的脑子也慢慢清醒过来,最后双双坐在下铺抹汗,“妈呀,我这辈子也没见这么多人。”

林全生也感慨,“这一路排队周围嗡嗡的,连带我脑子都嗡嗡响,要不是跟着素琴,估计自己上错了车都都不知道。”

柳素琴看似镇定,实则同样心有余悸,“听说这两天坐车没那么挤了,我才托人买今天的车票,真不知道春运最热闹那会儿是什么场景,带着孩子肯定挤不上车吧。”

幸好她有先见之明,回程也是定的正月初七卧铺票,大批务工潮在元宵节以后,正月初七的情形应该跟现在差不多。

林南江缓了缓,去卫生间洗了把脸,回来从柳素琴怀里接过睁大眼睛四处观望的闺女,“我带孩子四处瞧瞧,她第一次坐火车,非但没被那么多人吓着,反而新奇得很。”

同样新奇的还有林全生,听到这话腾的一声站起来,“我也去。”

柳素琴便叮嘱道,“应该快发车了,你们就在车厢里走走,不要下去站台。”

林南江他们一去就是半个钟头,柳素琴都给闺女把小毯子铺好了,她睡觉一直抱着的小羊玩偶也摆在上面,奶粉奶瓶尿不湿都收拾好了,还去接了热水,随时准备投喂闺女,结果等到出去半天才回来,脸上还带着些意犹未尽的父女俩。

柳素琴:“终于回来了,我以为你们忘记车厢和床铺,差点去找乘务员帮忙找人了。”

林全生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怎么会呢,就算忘了车厢,车票上也有信息啊。”

林南江则是抱着闺女挨着她坐下,一脸好奇,“找乘务员怎么帮忙,不也是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人吗?”

柳素琴指了指头顶广播,“人家可以播报,提醒走失人员去指定地点汇合。”

“广播还有这个作用?”林南江和林全生不明觉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