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4/6页)

方皇后坐了轿子赶到玉芙宫时,那儿灯火通明,电闪雷鸣间,照出每个人脸上皆是泛白的脸色。

落地后,人群散开,她一下入内,以孙医士为首的御医都在了,卢三忠闭目躺在床上,脸色泛白,口鼻竟是有些歪斜。

今夜侍寝的周嫔身上穿得单薄,正跪在地上发抖。

方皇后看了一眼周嫔,恨恨地过去踹了一脚,“不顾圣上身体尽勾着圣上!”

周嫔眼圈泛红,她是礼部侍郎的长女,为的也是能尽早诞下皇嗣,可此时倒在地上惊惧不敢言。

“孙医士,圣上如何了?”方皇后几步上前询问孙医士。

御医们方才已经会诊过了,此时面色皆是有些凝重,孙医士苍老的脸上一片肃然,他环视了一圈四周。

方皇后如今敏感异常,立刻挥退了无关之人,命人将周嫔也拉去偏殿关着。

待人都清理了,孙医士才道:“圣上脉象舌象现肝阳上亢、痰瘀阻络,且口涎自溢,此乃偏枯之症。”

方皇后一听偏枯之症几个字,身体一晃,差点昏厥过去,她不敢相信年初还勇猛御马杀敌的强壮皇帝怎么会突发偏枯之症!

若是发作偏枯之症,便只能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口鼻歪斜,甚至话都不能说清了!更有甚者因此再也醒不来!

“孙医士可诊清楚了?”方皇后抖着唇问道。

孙医士脸色沉肃,“臣万不敢以此作玩笑。”

方皇后茫然看向床上分明体型还健壮的男人,喃喃道:“那、那圣上还能醒来吗?”

孙医士躬身道:“臣要给圣上施针,请娘娘允可。”

给突发偏枯之症之人施针有风险,许是病情加重,许是能缓解症状醒来,事关重大,医士不敢擅作主张。

方皇后攥紧了拳头,呼吸急促着,低头看向床上昏迷不醒的男人,心中又爱又恨,恨他为何非要御女,弄成如今这般模样!

“请孙医士施针!”她往旁边退了一步,道。

孙医士即刻施针。

一炷香后,卢三忠眼睫颤动,睁开了眼。

方皇后扑过去眼泪直流,“圣上!”

但卢三忠却只眨动眼睛,口鼻仍歪斜,就这样直愣愣瞪着她,她心里着急,连声唤,却得不到他半点回应,便惊惧地看向孙医士。

孙医士上前一步,低声:“圣上若能听得到臣说的,眨一下为是,两下为否。”

卢三忠眼珠子都瞪红了,呼哧呼哧喘着气抖着唇,口涎肆流,他眨了一下眼。

孙医士再问:“圣上手脚可还能动?”

卢三忠眼睛里泛出泪花,眨了两下。

孙医士沉默了一会儿,卢三忠的呼吸声便更大了起来,额头青筋似都在跳,他赶忙道:“圣上此症需平心静气调养,心情万不可起伏过大,臣每日来给圣上施针,过些日子定当能改善。”

孙家世代为医,却也处事谦卑,从不夸海口,此时他区区改善两个字却让骁勇好战的卢三忠眼睛快瞪出来,一口气没上来,又厥了过去!

“圣上!”方皇后惊呼。

孙医士倒是也冷静,只叹了口气,多余的也没多说,又拿起银针,低声对方皇后道:“娘娘还是尽快让晋王殿下并相爷入宫。”

方皇后满面是泪,连连点头。

崔相夜半被拍门声惊醒,心中已是有不祥预感,待宫人几番言语,更是脸色大变,忙穿戴整齐,随之进宫。

待他到宫中时,晋王卢元珺也刚到,一同见过皇帝后,俱是沉默,只能命孙医士等一行御医竭力救治皇帝。

当夜里,崔相召集内阁大臣商议接下来事宜。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皇帝成年的儿子只两个,其中一个如今下落不明,能担起事的理所当然只有晋王,前朝之乱不会发生。

三日后,卢三忠终于醒来,人却又瘦了一圈,精气神比上一回醒来还弱,只一双眼依旧瞪圆了流泪。

又过几日,在崔相等内阁大臣请奏之下,晋王被封太子监国。

卢元珺为人疏朗,战场上勇猛无双却智谋不足。

初立为太子,他便要出征北狄,誓要将外敌驱逐,并不曾给内阁大臣商议过便在朝堂之上激昂做决定,一众大臣懵然,忙一劝再劝才劝住,第二件事便是他要提前两月在十月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