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盛世(第3/5页)

楼兰和大宛就不会有这种想法。

因为他们是真的被大汉揍过。

带着这个疑惑,乌孙使者穿越大汉边境各个郡县,一路上悄悄摸摸地观察大汉每位士兵身上的装备。

乌孙人见识过汉使身上的精良装备,也从婼羌人口中听说了他们手里那种威力极大,名为“火药”的武器,但是就像人在出门之前都喜欢将自己最好的衣裳穿在身上展示给别人看一样,他们并不相信大汉已经达到武器半自由水平,只以为这些精良的武器是大汉举全国之力为汉使们凑出来的。

至于汉境内普通士兵到底是何装备,他们还需要再好好观察观察。

闻棠:如果我们连这点兵器都需要凑,那可真是太寒碜了。

这一路上,官吏们待客都很热情,不过没有特别对他们展示军队实力。

怕吓到他们。

大汉边郡铁官皆可做兵器,只是每日正常的街中巡逻,也足够给暗戳戳想要较劲的乌孙使者们一点小小的震撼了。

首先就是汉军标志性的环首刀,单刃直背,刀尖斜锐,破甲能力极强。除此之外,大黄弩、铁戟、长槊、斧钺垂瓜等,有许多是他们见都没见过的兵器,甚至连如何使用都不知道。

其实根本不用注意这些,只需看一看汉境内每一匹马的马掌上基本都钉有钢铁锻造而成的马蹄铁,即可见微知著,明白这个强大国家的真正实力。

汉士兵:只是巡逻。

乌孙使者:示威!

好,既然我们比不过大汉,那总能比得过大汉的一个郡县吧?

他们使团中的翻译是个匈奴人,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很熟悉了,这就方便乌孙使者找他问很多“不能让别人知道”的问题。

比如:我们乌孙的兵能打得过大汉北边边境的士兵吗?

匈奴翻译:……

你猜猜我是因为什么弃匈从汉的?

还不是因为大汉边境士兵太能打,把我打服了。

这可是常年以一己之力抵御匈奴侵袭的地界儿,战斗力相当强悍。

翻译说让乌孙使者换块地方对比,他就真的换了,脑中知道的汉区域一共就那么几个地方,于是想到哪里,就说哪里。

“那和巴蜀之地相比如何?”

翻译不知道巴蜀的兵战斗力如何,只知道那里铁山鼓铸,制造出来的兵器很猛,砍匈奴一砍一个不吱声。

“你再换一个地方。”

乌孙使者:“齐鲁之地如何?”

翻译在汉境内呆了这么久,也是懂点汉家文化的,知道那里t好经学,矜功名,不是很喜欢战争,当年秦始皇打齐国的时候,齐王连反抗都没反抗,就直接开城门投降了。

他刚想说这个有些可能,但又一想,这里好像出过一个很厉害的人,什么齐桓公来着,当初差点把周围那一片胡人给打灭绝了,于是及时收回刚刚那句话,换成:“四六开吧。”

乌孙使神色兴奋道:“齐四我六?”

翻译摇了摇头:“齐人四天,灭你六次。”

乌孙使者:……

后来,这件事和夜郎自大一样,被记录在史书中,后世人常言——乌孙问兵,不自量力。

这些使者之中,婼羌使者心情最为复杂。

他们是真的很后悔。

倒不是对大汉有不满,而是……

早知道汉这么富有,当初给他们当向导爬葱岭的时候就应该多收几块金子了!!!

多要点穷不了汉,但的的确确能富了我们啊!

……

闻棠“休养”完毕,回到未央宫中继续当值,立下这样大的功劳,得了赏赐,更少不了封。

正好赶上上一任大行令致仕归乡乞骸骨,刘彻便寻思着给她提一提官职,让她当朝中的大行令。

大行令这个官职,是九卿之一,秩俸中二千石,为掌管四方诸国朝聘宾客及使命往来之官,除此之外,还有各个诸侯国的纳税、国王受封、削地等事项。

高风险,高回报。

闻棠刚从西域回来,也算是专业对口,正好西域各国使者即将到达长安,刘彻便想着将这件事情交给闻棠负责,算是试用期吧,如果她处理得好,那么等使者离开后,就直接让她上任。

她的满腔热血终于有发泄之处,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