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义肢与周教授的回馈!(第4/6页)

不过,方子业在手外科组的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早早地就放下了权限。

因此,方子业进手术室时,杜东临教授等人都已经开台。

还是那句话,有人可用,用人不疑。

手外科三个教授集聚——杜东临、叶伏生、姚占忠。

三个人搭建起来的团队,不输国内任何一个教学医院的团队!

三个正高合作的爆发力,是近乎“无敌”的。

即便是华山医院和积水潭的手外科,也找不到几个这么顶级的‘团队协作’。

所以,并非那种特别终末性的糖尿病足,杜东临教授三人,都有能力去做好保肢术。

明白这一点后,那么即便他们做得不够最完美,方子业也得慢慢地去带着他们做。

不然自己这个组长的位置就白当了,就只是一个高级的技术工人。

专业技术、教学。

方子业如今,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通透。

“方组长,你来了?我们就没等你了呀。”看到方子业,杜东临客气了一句,情绪振奋。

今天这台手术,其实是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不过有方子业在场,他也就放心不少。

毕竟,就算是有了错误,方子业也可以上台予以纠正,这就是有人兜底心不慌。

杜东临升了正高后,就没有人可以为他兜底了!

别人也不会再烦你,说你的不是,所以,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也没有人再为你教学、兜底。

所以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

虽然,方子业的突然闯入,曾经一段时间让他觉得怀疑人生,可现在这种,可以往最前沿,难度最大的病种进军的感觉,真的很好。

方子业不仅是‘带组的’,也是真正可以教他技术,甚至可以让他在行业内成为标杆级‘核心’的人。

这种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可称为贵人。

方子业并未着急洗手上台:“没事,杜教授,慢慢做,今天我们就只安排了这一台手术,我远程办公科研区那边。”

“一直都在这里守着。”

方子业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医生。

医生就得对自己的病人负责,不管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有多么重要,只要方子业不放弃医生这个角色,就得对得起自己的患者。

哪怕科研进度会慢一些也在所不惜。

同样的,方子业身为一个组长,一个教授,一个带头人,他就得对得起这一层身份。

不搞教学的教授就太搞笑了。

不搞研究的研究员,也不过是披着一层伪装的外套,是另外一种程度的尸位素餐。

别人怎么做,方子业管不着。

但既然‘国家’、‘学校’破格给他授予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员’的职称,那么方子业就只能自己去找里面的平衡。

副主任医师是专业,是要治病。

副教授是教学,是要教人,教会别人做事。

‘研究员’是科研,是要向未知的领域进发。

三者同抓,会很累,但累死活该。

叶伏生看到方子业坐了下来后,问道:“方组长,我听周晓说,你们创伤组的那个装载人工智能的义肢,已经用上了?”

“章老的感觉怎么样啊?”

周晓,是手外科组新来的副主任医师。

之前的韩红权,已经到了期限,且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再被疗养院续约,所以,韩红权已经在四月份就离开。

四月中旬,浙大附属二医院的周晓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就被挖来了疗养院里,取代了之前韩红权的职位。

半年一签约,是疗养院的规矩。

宮家和教授都没有办法随意地延长自己的‘期限’,更何况是普通人?

“还不错,虽然是初级版本,但至少目前章老可以靠他比较省力地走一些路了。”

“就是上下台阶的时候不方便。”

“人工智能义肢,主要是依靠感受肢体残端的肌肉收缩,对欲要进行的动作进行揣摩。”

“还可以修缮,不过章老很开心,今天他没有拄拐杖还在院子里走了一圈。”

“就是过石阶不太好过,智能距离管控还是稍微有点瑕疵……”方子业道。

人工智能义肢,目前的思路就是参考智能行车,通过摄像头以及人工智能的程序,辅助感受人体肌肉的搏动,揣测你的行走意图,并且在辅助跨步时,精确地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