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臣倒以为齐王此举过分显眼要强,皇上何等慧眼,岂会看不明白他的心思?”

“齐王做事最为滴水不漏,若是抓不到他的把柄,你说的这些也是枉然。”

"……”

李照任东宫诸臣将自己肚子里的话吐干净了,手指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道:“孤召你们前来,不是想听你们说这些的,"李照眉头轻锁,“齐王此举能解丹州一时之患,待到风头过后,那些人难道不会更肆无忌惮?丹州的百姓还有活路?”他冷笑一声,“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孤倒不信,他们贪惯了的,焉能就此收手?”

诸臣互相交换了眼神,詹事上前道:“殿下的意思是要除去丹州那些人?”

李照眉眼未动,詹事深吸了口气,“可皇上不是说要照齐王的意思办?”

“张文康要回京了,”李照道,“孤预备让杨新荣去。”

队伍中的杨沛风微微一愣,他立即上前拱手道:“承蒙殿下厚爱,家父年事已高,忝居末座,实在不是合适的人选。”

李照道:“杨沛风,你自认参透为官之道,倒不知你这官是给谁当的?”

杨沛风面色涨红,连忙双膝下跪,“殿下恕罪,臣绝无二心。

李照道:“季同先生留下,其余人都下去吧。”

众臣只能退下,只留下詹事仇修文。

“丹州之事,我心意已决,你不必再劝,”李照先免了仇修文的一顿规劝,直接道,“倒是父皇的态度让我有些忧虑,今年春我插手内侍省之事,兴许父皇心中不悦,借着丹州之事又来敲打我。”

仇修文道:“臣正有此谏。”

李照道:“你也觉着我当初不该管?”

仇修文道:“便是丹州之事,臣也认为殿下您不该再插手。”

李照笑了笑,“叫你别再劝,你却不听。”

仇修文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殿下虽不愿听,臣却一定要说,齐王此去小半年,在丹州必定下了极深的功夫,况且皇上已经下了旨意,殿下您又何苦违背皇上的意思。”

“父皇的意思?”李照道,“父皇叫了张文康回来,你难道不觉着父皇并非那样的意思?”

“臣斗胆揣测,皇上传张文康回京,是要张文康将丹州之事再详细阐述,好与齐王所呈的比照,是为了齐王,而非为了丹州。”

李照垂下眼。

仇修文又继续道:“宫内宫外之事不同,殿下也不必太过忧心,君心难测,齐王也是有得有失,他得的未必有他失的多,一切全看皇上的心意,皇上的心意才是最紧要的。”

李照懒得抬眼,道:“你也下去吧。”

仇修文不肯死心,“殿下,杨新荣性子孤介,太过刚正,若让他去了丹州,恐怕会闹出乱子。”

“下去。”

李照平缓的两字砸下,仇修文不敢再说,只能躬身行礼,后退出殿。

李照默默在殿内静了许久,不知不觉间天都已经黑了,太监进来点灯,他才恍然察觉,环顾四周后,道:“卿云呢?”

卿云入殿时比素日里谨慎许多,李照方才传了晚膳,正在净手,见卿云低头弓腰,两只手捏在腹前,端得一副老实规矩的模样,李照一见便笑了。

卿云近前行礼,“殿下。”

李照嘴抿着笑,手掌从水盆里拿出,没接递过来的帕子,湿淋淋的手指往卿云脸上轻轻一弹,卿云正紧绷着毫无防备,“哎哟”一声,抬头望向李照,神情嗔怪,像是要恼又按捺住了隐忍不发,见李照满眼笑意,终还是没忍下,“殿下这是做什么,便是三岁的孩童也不会这般淘气。”

李照笑道:“我还以为你转性了呢,这么规矩。”

卿云见李照言笑晏晏,实在不像是要动怒,终于也略略放了心,他这一整日都担心自己莽撞之举会不会被人拿住把柄,遭人构陷,他哪知李照满心国事,哪会在意他们奴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唤他前来,不过是因朝政胸中烦闷,逗逗他消遣消遣罢了。

卿云上前拿了帕子替李照擦手,“我也经了殿下您多日调教,总该规矩些。”

李照淡笑道:“是吗?我倒不知我调教得这般好。”

卿云将帕子递还给小太监,笑盈盈道:“殿下,传的晚膳可有我一份?”

李照莞尔,刮了下卿云的鼻子,“这才装了多久便原形毕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