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纷争(第3/8页)

这时候,一位陌生的军官走进了安全屋:

“我们遭到了海外敌对势力的袭击,内部已经被渗透破坏,而且有情报泄露。现在我叫到的人请跟我出来,接受调查。”

几年之后,汪海成才从“萤火”里一位外国同志口中拼齐了最后一块拼图,勉强勾画出了事情的全貌。

群星工程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破译60K黑体辐射密码的工程。当时,长达二十四小时的信息播报覆盖了整个地球,连汪海成自己也是从美国VLA天文台的同行那里得到的这个消息。美国是反应最快的,第二天就成立了专门项目组。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也都意识到这东西的价值,先后启动了破译工程。“群星”在里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晚的。

从时间上看,美国的DNA联系建立也是最快的,中国虽然是机缘巧合快速发现了这个联系,但时间上依然落后于德国,处在第三位。但在构造体的制造上,中国的群星工程很快完成了反超,在涉及突发性巨额资金的投入时,美国和平时期的财政预算机制的效率被完爆。等“零号”的DNA制造完毕的时候,美国还在为项目的预算投入做可行性分析,同行们还在挖空心思编造出各种有的没的项目意义和价值去要钱。

正是因为汪海成他们率先做出了第一批成型的构造体,所以他们没有经历“蜂群死亡”。就在珠海实验室里构造体透明化的同时,美国和德国的构造体细胞发出蓝色强光,蒸发成了气体。之后,他们所有再造构造体细胞实验都没有表现出生命活性来。一个单独的构造体——那个一直没有被群星工程定名,不知道作用的构造体——用人类还无法观测到的通信方式下达了毁灭指令,让地球上有且仅有一批构造体存在。

最后的构造体被定名为“蜂后”,当它诞生的时候,其他潜在的“蜂后”全部停止了发育。失去了“蜂后”的其他构造体内部结构直接崩坏,湮灭消失,整个世界上只能存在一个“蜂后”,“蜂后”御下一个蜂群。

美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得到中国实验进展的情报。在这个零和游戏里面,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反应是理所当然的:两位研究员在路上遭绑架后被害,“死于车祸”,美方从他们那里拿到了什么情报不可考。负责“群星”项目安全的工作人员发现了端倪,大规模更新了安全和保密机制,甚至连工作人员内部也重新进行了一次更严格的政治审查。连发现“摩西”的马勤都在这个时候接受调查,离开了项目,原因不明。

这可能延缓了敌人的渗透,但并没有彻底阻止。爆炸发生当天,三名间谍用假身份渗入了研究中心。他们情报非常准确,而且时效性极强,精准错开了两批研究员休息的时间,杀死沿途值守的九名战士解除了警报,闯进了其中一间构造体的培育室。

按计划他们本来是要盗走一批构造体,但一个小小的意外破坏了他们缜密的计划:这间培育室里保存着“蜂后”,而这时离“蜂后”最近的一个“摩西”构造体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变化——它的构型开始展开,变大。

没想到的是,动手的间谍恰恰在转移容器的时候遇到了二次生长。原来的存放容器是一个直径八厘米、厚四厘米的培养皿,间谍用略大的塑料保护盒一装,就正好带走。因为“摩西”被装在黑塑料盒中,他未能发现“摩西”二次生长的异常景象,等幽灵一样的环透过培养皿和塑料盒子的包裹展开来,一切都来不及了。半隐半现的半个环形黑壳和他的右手重叠在同样的空间位置,然后在零点三秒之后,黑壳完全实体化。

第一个瞬间,他没有感觉到痛或者不正常。只是一个黑环一半嵌入了自己的右手肉体,一半穿进塑料盒子,把它们连在了一起。胀痛的感觉迟来了几秒,直到血从黑环穿入手的缝隙里慢慢渗出来,这位身经百战的间谍才惊觉手指头已经完全动不了,知觉也没了——黑环挖掉了那部分的神经和肌肉。任他心硬如铁,在这异变中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恐惧,他完全是不自觉地用左手碰了一下那个黑环,黑环毫无阻力地穿过他的手转了三十来度,拉出满满的鲜血。一瞬间的惊慌,他叫出了声,一心只想把这个黑环摔出去,这自然就触发了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