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成长(第3/7页)

质谱分析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坩埚里存在另一种元素:金-195。伽马射线来自它的自然衰变。

自然界的金-195半衰期只有一百八十六天,就算坩埚里真的混入了这种不稳定的同位素(总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它也早就该消失了。

接下来的发现解释了金-195的来源,在实验室里的构造体旁,铂-195放出电子也就是贝塔射线,变成了金-195。这个发现没能解释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元素放射性的产生原因,是原子核内部的强、弱相互作用力不足以稳定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结构造成的,所以需要对外释放能量,变成另一种更稳定的结构。就好像山坡上的滚石,总会不断往下滚。稳定的元素在山坡的底部,不稳定的元素就在山坡的上部,元素越不稳定,它在山坡的位置就越高。

这个宇宙出了什么问题,才会有位于山坡底部的铂-195自己往山顶上滚,变成金-195?金-195放出伽马射线变成铂-195才是正常的滚法。

“这鬼东西是摩西啊!还能分开埃及的海水呢?”马勤随口一说,然后幡然醒悟。她满实验室找白金坩埚,翻了三个实验室才找到一个已经黑得看不出本色的。用辐射检测器测过后,白金坩埚一切正常,马勤拿着它连滚带爬地冲进实验室。她鲁莽的举止惊动了安保的战士,如果不是认得马勤,战士差点对这个顾不上应答盘查的家伙举枪射击。坩埚放在构造体附近,三分钟之后,它开始出现贝塔射线。

出现异常的不是坩埚,而是世界规则。

“‘摩西’。”马勤不自觉地说道。违反引力法则,重塑规则分开埃及海水的先知摩西就这样用来给这个构造体命了名。

地球上的世界规则是这样的,铂-195的原子核有七十八个质子,所带的正电荷足够结合住核内一百一十七个中子,呈现一种稳定的“坡底状态”。但在“摩西”附近,强相互作用变弱了!减弱的强相互作用导致本来稳定的原子核失稳,需要更多的正电荷才能保持原子核的结构稳定,所以中子释放出电子,把自己变成了质子。在“摩西”这个较弱的核力下,金-195才是稳定的结构,铂-195不是。

把山坡变成了坡底,把坡底变成了山坡。

离开“摩西”的附近之后,正常的世界规则回来了。金-195变得质子太多,于是反过来放出正电子,激发出伽马射线。

受影响的不光是铂-195,而是“摩西”周围的一切物质。只是其他物质的核不够大,强相互作用的微弱变化影响并没有这么明显。他们很快测试了原子量较大的元素,发现原子序数高于190的所有元素都呈现出明显的放射异常。

并不是所有构造体都有这样的特性,研究人员很快就找出了二十二个“摩西”,他们用这种方式发现构造体是不一样的。

“摩西”只能影响附近一定距离内的物理规则,但这个距离在不断扩大,最开始只在周围几十厘米,然后范围越来越大。离构造体越远,物理规则的改变越弱。

汪海成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发出怪异的笑声,“好名字,上帝的先知。”

上帝的先知上一次改变世界规则只是带犹太人出了埃及,而这一次,它落在了科学家手里。在第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摩西”是多可怕的东西。

永动机!

铂-195在“摩西”的宇宙规则下放出能量,变成金-195;金-195在正常宇宙规则下放出能量,变成铂-195。物质在两个物理规则下不断震荡,就可以无限地释放出能量,制造出永动机。

没办法解释这样的能量来自哪里,因为没有人能解释“摩西”是怎么改变宇宙规则的。规则创造了这个宇宙的形态,人类只是这个宇宙形态中一个渺小的存在,当有东西能改变宇宙基本规则的时候,作为身在重重束缚中的渺小存在,人类连思考都是没有意义的。

规则塑造了宇宙,当规则改变的时候,宇宙就要重塑。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重塑的宇宙内,人类的世界是不可能保持原样的。只是按“摩西”这微弱的影响范围,这个过程或许要耗费几万亿年。

“摩西”发现三天之后,两名研究员在珠海出了车祸,据说是因为在外面喝得大醉,横穿马路被大货车撞死了。又过了一天,“领导同志”换了一批,项目组值守的军人也多了起来。更让人奇怪的是,有一批最初就在这里工作的研究员消失不见了,其中就包括确认“摩西”的核物理学家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