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栖身(第6/8页)
“物理学的上空飘着两朵乌云。”他对白泓羽说。
物理学史的老梗让白泓羽笑出声来,“放心,我们一定会重新定义世界的。”
看着这姑娘粉红的颊,眉脚细弯,嘴唇轻扬,汪海成一时呆了,心中只觉得茫然,两人的分歧已经大到了这样的地步。他恐慌的时候,白泓羽为他的幽默笑出声。难道自己的担忧真的是杞人忧天?他真希望是这样,甚至渴望像白泓羽一样为奇点的到来而兴奋,但他做不到。
只有面对考验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件事:有什么东西在虚空中覆盖了地球外每一处空间,并且朝地球传输了整整二十四小时的特殊信号。特殊信号的解码字典早就藏在地球生命的基因组里,可能在地球生命诞生之初就已写下。有什么东西一直设法隐藏着几千光年外两个戴森云的存在,直到特殊信号传输的当天,才泄露出来。
白泓羽看到的是“新的真相”,汪海成看到的是“有什么东西”。
安森青的说法叫作“超然存在”,Supreme Being。但要是用更通俗一点的叫法,一个可能干预了地球生命诞生,能够影响千万光年空间和信号的东西,应该称作“上帝”或“造物主”。
安教授离开的第三天,汪海成像往常一样出门,满脑子都想着几千光年外的戴森云,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下天。那一瞬间,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不可抑止的恐惧扼住了他的喉咙。一碧如洗的清澈蓝天好像被无数触手缠绕着,朝自己压了下来,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直到没进房子的阴影里,才喘过气来。
上帝是什么并不重要,他不能接受的,是头顶上有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在看着自己。
而整个工程,就是在承认上帝的存在。汪海成明白,那一天的到来,命运奇点的到来,也就是上帝叩响地球之门的时候。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根据地外信息构造的DNA细胞所做的实验进行到第二十三次,才终于大功告成。
这个终于有了生命活性的细胞被命名为“零号”。没有被叫作“一号”的原因很简单:完成DNA图谱的人是安森青教授,他这时候已经离开了项目,身份信息也被抹去。资料里用“零号研究员”的代号来指代他,他给的图纸,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零号”了。
坦白地讲,这代表着其他人对这套图谱能不能工作的质疑。尤其当大家最开始经历了那么多次失败后,责任自然推到了零号研究员头上。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从基因到蛋白质,再到完整生物功能,科学家对这套超复杂机制结构的认知理解都还原始得很。要说现在从头创造一套能运转的遗传结构,等于刚刚知道CPU工作是靠电流驱动,就要制造顶级CPU一样,完全不靠谱。所以当第二十三次尝试之后,细胞居然稳定了下来,大家的震惊远大于激动。
DNA开始编译,首先改变了原初母体细胞自身的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器在二十小时内被重新替换。三十个小时之后,细胞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大,变成了一个正圆的小体,然后开始分裂。
第一次分裂花了差不多两分钟。分裂开始的时候,参与项目的全体科学家非要围在一起盯着显微镜原配的显示器,没有人愿意去看边上大得多的转播屏幕。
生物学家边看边发出惊叹——进入分裂,就说明遗传物质确实已经在发挥比较完整的作用,人类真的靠人工设计构造出了一个生命体。
但仅仅几秒之后,惊叹就变成了哀叹,细胞分裂后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小细胞,而不是以卵裂的形式抱在一起,成为一个多细胞卵裂球。这意味着这个生命细胞只是单细胞生命体,而不能发育成复杂的多细胞生命,这是天与地的区别,大家难掩心中的失望。
第二次分裂的时候,叹息声此起彼伏,两个细胞长得倒是很快,二十分钟后就长到了同样大小,但只有一个进行了分裂,另一个纹丝不动。等到这个细胞分裂结束后又过了十多分钟,另一个还是毫无动静。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一个细胞只在一次分裂后就失去了分裂能力,说明细胞的功能性有严重问题。主任研究员失落地在分裂细胞那边标记了A,将没有动静的标记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