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拉绳子(第4/7页)

专车载着三人穿过半个城,在靠近香洲渔港那片停了下来。这片是老城居民区,楼房低矮,道路穿梭纵横,宽不过两车道,满街都是饭店和社区小商铺。

一路上三人绝口不提工作相关的事情,车在巷子里穿梭了十分钟,在马路牙子上寻了个车位停了下来。下了车,安教授又拉着两人绕了一大圈,才在一个小门面里坐下,也不见什么招牌,进店的时候老板主动地招呼了安教授,问道:“又来照顾生意。今天还带了朋友啊?”

点了两个下酒凉菜,要了一瓶白酒。然后,安教授问也不问就给三人都斟了一杯,白泓羽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拦,硬是没挡住。

安教授自顾自干了两杯之后,才抬头看着汪海成和自己以前的学生。这两人的年龄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浑身都是干劲。尤其是自己的这个学生,干着活儿哼着歌,洋溢着探索的热情。在他们面前,安教授觉得自己确实老了。

“你们怕不怕?”他突然开口说道。

这话没头没尾。汪海成低头不语,白泓羽瞪大眼睛,不解其意。

“先干了!”安教授端起酒杯来,汪海成和白泓羽这时候才勉强喝第一口。安教授又是一饮而尽,白泓羽也慢慢喝了下去,倒是汪海成学着教授的样子一口吞下,辣得火烧火燎,差点呛进气管,咳了半天。

见汪海成咳得眼泪直流,安教授拊掌哈哈大笑,这时候他脸上已经起了红晕,这才打开了话匣,“以前那个谁叫什么来着?去了非洲,做野生动物保护。前几年回来跟我吃饭,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王长生。”白泓羽想起来,那是她的一个学长,猴子一样瘦。

“哦,对。他们做野外动保的,经常需要在野外带设备搭棚子,录影,长时间地观测。非洲稀树草原,你们知道是啥样子不?一望无际的草原,几百公里内只有很少几棵大树。稀树草原嘛,就跟名字一样。啊,你肯定学过,懂的。

“这种环境下,肯定不能在草地里搭棚子安装设备。一般来说,一个观测周期最少都是十天半个月,那地方草能长一人多高,不光观测不到东西,还影响当地野生动物,而且非常危险。所以他们想把观测站、录像机都搭到树上去,那就方便多了。”

安教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神闪动。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提起这个,但是他们都静静听着。

“有一大堆摄像机、红外成像器、遥感定位,仪器都不轻,非洲野外帐篷又危险,又容易被发现,很麻烦的。

“非洲的那种树你知道的吧?金合欢什么的,巨高、巨壮的那种。枝干大,能承重,视野又好,还安全,特别适合。问题是,你想吧,那种树枝离地最少有十多米,三四层楼高,那就有一个问题,怎么能把那么大一堆设备送上去呢?

“在非洲那种荒野,几千公里一望无际,到野外观测点就要开越野车,别说从城里,就算从附近的小村子过去都要一两天。那种地方,不像我们这里,随随便便就能搞个吊车。什么直升机啊,更别想了。唉,也不一定吧,也可能是项目没那么多钱,雇不起。

“那你想想,怎么能把一大堆设备都安全地送到三四层楼高的树枝上去呢?”

安教授又喝了一口,自问自答道:“要人带着设备爬树,绝对不可能,你没见过那些设备,一个箱子都是几十公斤。那只能用绳子吊了,把绳子弄上去,再搞个滑轮什么的,用简单的机械就能把东西运上去了,对吧?”

汪海成点了点头。

“问题是,绳子又怎么弄上去呢?要撑得住设备重量的绳子,都是很粗、很结实的。要能吊起几十上百公斤的设备,保证不断,用质量好的麻绳的话,直径差不多要有三四厘米。”安教授抓了条虾跟他们比画粗细,然后丢进了嘴里。

“这么粗的绳子,扔肯定是不可能扔到那么高的。那怎么弄呢?”

“把绳子拴在人的腰上,然后让人爬到树干上。不是很简单吗?”白泓羽答道。

“嗯,那个谁,王……王长生给我说,他们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不行。你们可能都忽略了,绳子是有重量的。

“这么粗的绳子,如果捆在人身上,刚开始人爬树的时候还没感觉,等爬到十几二十米的时候,你想想,绳子被你从地上一直悬空拉到这么高,这么十几二十米绳子的重量全由你承受……这个重量就很可怕了。那种被麻绳勒进肉里的恐怖,系在腰上……”安教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