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绝密(第4/5页)
“但这只能解释戴森云的科技基础,无法解释工程建设的问题,要把这么大量的物质在二十四小时内搬运过去,所要消耗的资源和能量,甚至单单这些物质本身移动的加减速的消耗,都超过了这个星系的供给极限,把他们的太阳熄灭都不够用。”
领导刚要张嘴,汪海成却正说到激动之处。这时候他完全忘了身份的差异,压掌示意领导安静听他说。
“而且两个戴森云都是同样的情况,二十四小时内突然出现,没有过程,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巨型的红外辐射源。最吊诡的事情是,两个戴森球,在同一天被发现,而且在二十四小时前都没有它们的红外辐射特征,这太不正常了。”
“就算能在二十四小时内建成戴森云,也不可能相距几千光年,两个外星文明同时在二十四小时内爆发性成长,都建成了戴森云。”领导接着汪海成的话说。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您没有明白。”
一边的陈书记脸色微变,悄悄推了他两下。
“没事,说。”领导毫不介意。
“对……对不起。我不是……”汪海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失礼。
“大胆说。”
“我们在同一天收到了这两个突然出现的信号,但并不是说这两个戴森云一定是同一天在宇宙中出现的。比较近的那个离地球一千多光年,远的那个离地球九千六百多光年,他们之间就有八千多光年的距离差。电磁信号是以光速传播的,到达地球是需要时间的。”
这个事情像是一句咒语,只要提到,汪海成就觉得一股恶寒从脊柱上窜。领导虽然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但也能明显看出闻言身体就僵硬了起来。领导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近的那个戴森云,辐射信号要花一千四百多年才能到达地球,远的那个要九千六百多年。我们假设两个戴森云真的就是一天之内从无到有建成了,那凭什么这两个间隔八千年的信号,那么巧都在同一天抵达了地球?”汪海成这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在跟谁说话,整个人连比带画地自顾自讲着。他已经不是在给别人讲解,而是在跟自己对话。
为什么?凭什么?怎么会?不可能!
“你是说,这些发现背后有问题。”这些困惑是没有写进发现报告里的。领导往后一靠,拿起报告又翻看了起来,一边等他继续说下去。
这时候,汪海成却默不作声了。这些猜想和恐惧没有写进报告里是有原因的,连报告都不敢写进的东西,他又如何承担得起直接讲给领导听可能带来的后果?
领导仔细地翻看着报告,过了两分钟,发现汪海成欲言又止的样子,问道:“怎么啦?说呀。”
“我……”
领导和蔼地笑了,“又不是演清宫戏,难不成还要来一出‘臣罪该万死,不敢讲’?新中国都成立多少年了。”
“只是我的胡乱猜想而已。”
领导放下报告,一言不发地静静看到汪海成的眼睛。很快汪海成额头就见了汗,他低下眼睛不敢看领导,无声的压力下,他的脚都有些颤抖。
“不是二十四小时里……”他低着头唧唧咕咕地说。
“大声说。”
“不是二十四小时里那两个天体发生了什么,”汪海成终于抬起头,鼓起了勇气,“是二十四小时里我们发生了什么!”
“我们?”
“对,我们,我们太阳系。是二十四小时里我们太阳系接收到的信息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九千光年外,或者是一千光年外发生了什么!”
60K黑体辐射信号的诡异变化在报告里只有短短的两行字,在简报起草人看来,这东西的价值比起外星文明根本不值一提。领导并没有太深印象,听汪海成提起,他才又扫了一遍。
“这些发现的巧合实在太不正常,我觉得已经不是它们本身的信息可以解释的了。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答案就在这个古怪的黑体辐射信号里。这东西……”汪海成咬了咬牙,说出了这个诡异的感觉,“这东西像是套在太阳系外面正对我们发报一样。”
说话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已经几不可闻。说完这话,他又后怕地低下了头。
“发报?”领导又仔细读了一遍那短短的两句话,“如果是发报,那么就有电文内容,对吧?你是说,60K黑体辐射是发报的一部分,两个戴森云的信号也是发报的一部分?”